CNML格式】 【 】 【打 印】 
哈薩克斯坦--古突厥汗國、不陌生的鄰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11 16:29:44  


哈薩克是多民族國家,由131個民族組成,主要有哈薩克族(53%)、俄羅斯族(30%)、日耳曼族、烏克蘭族、還有烏茲別克、維吾爾和韃靼族。
  國名: 哈薩克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地為淺藍色,旗面中間是一輪金色的太陽,其下有一隻展翅飛翔的雄鷹。靠旗桿一側有一垂直豎條,為哈薩克傳統的金色花紋圖案。淺藍色是哈薩克人民喜愛的傳統顏色;花紋圖案常在哈薩克民族的地毯、服飾中見到,它顯示出哈薩克人民的聰明和智慧。金色太陽象徵光明和溫暖,雄鷹象徵勇敢。哈薩克于1991年12月獨立後採用此國旗。 

   國徽: 呈圓形。圓面中間是哈薩克人的毛氈帳篷圓頂圖案,兩側為駿馬,上端是一顆五角星,下端的飾帶上用哈薩克文寫著“哈薩克”。

  主要節日:

    納吾熱孜節 (3月22日,是哈薩克的新年日)

    主權共和國日:(1990年10月25日通過《主權宣言》)

    獨立日:12月16日(1991年)

    武裝力量日:5月7日(1992年)

  國家政要:總統 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1991年12月出任哈獨立後首任總統,1999年1月再次當選,2005年12月,再次蟬聯總統,2006年1月就職。總理卡裏姆·馬西莫夫,2007年1月任職。

  人口:1521萬(2005年)。哈薩克是多民族國家,由131個民族組成,主要有哈薩克族(53%)、俄羅斯族(30%)、日耳曼族、烏克蘭族、還有烏茲別克、維吾爾和韃靼族。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此外還有東正教、基督教、佛教。哈薩克語為國語,俄語在國家機關和地方自治機關與哈語同為正式使用的語言。

  首都:阿斯塔納 (Astana),有人口53萬(2005年1月)。 阿斯塔納原名阿克莫拉(Akmola),1997年12月10日正式取代阿拉木圖(Alma-ata)成為首都,1998年5月6日改為現名。

  行政區劃:全國共分為14個州,分別為:北哈薩克州、科斯塔奈州、巴甫洛達爾州、阿克莫拉州、西哈薩克州、東哈薩克州、阿特勞州、阿克糾賓斯克州、卡拉幹達州、曼格斯套州、克孜勒奧爾達州、江布爾州、阿拉木圖州、南哈薩克州。兩個直轄市是阿拉木圖市和阿斯塔納市。

  自然地理:面積為272.49萬平方公里。為地處中亞的內陸國,西瀕裏海,東南連接中國,北鄰俄羅斯,南與烏茲別克、土庫曼和吉爾吉斯斯坦接壤。多為平原和低地。西部最低點是卡臘古耶盆地,低於海平面132米;東部和東南部為阿爾泰山和天山;平原主要分佈在西部、北部和西南部;中部是哈薩克丘陵。荒漠和半荒漠佔領土面積的60%。主要河流有額爾齊斯河、錫爾河、烏拉爾河、恩巴河和伊犁河。湖泊眾多,約有4.8萬個,其中較大的有裏海、鹹海、巴爾喀什湖和齋桑泊等。冰川多達1500條,面積為2070平方公里。屬嚴重乾旱的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寒冷少雪。1月平均氣溫-19℃至-4℃,7月平均氣溫19℃至26℃。絕對最高和最低氣溫分別為45℃和-45℃,沙漠中最高氣溫可高達70℃。年降水量荒漠地帶不足100毫米,北部300~400毫米,山區1000~2000毫米。 

   簡史:西元6世紀中葉—8世紀建立了突厥汗國。9—12世紀曾建奧古茲族國、哈拉汗國。11—13世紀契丹人和蒙古韃靼人侵入。15世紀末成立哈薩克汗國,分為大帳、中帳、小帳。16世紀初基本形成哈薩克部族。18世紀三、四十年代,小帳和中帳併入俄國。1917年11月建立蘇維埃政權。1920年8月26日建立歸屬於俄羅斯聯邦的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25年4月19日改稱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36年12月5日定名為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時加入蘇聯,成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1990年10月25日,哈薩克最高蘇維埃通過了國家主權宣言。1991年12月10日更名為哈薩克共和國,同年12月16日通過《哈薩克國家獨立法》,正式宣佈獨立,21日加入獨聯體。 

  政治:憲法規定哈是“民主的、非宗教的和統一的國家”;為總統制共和國,總統為國家元首,是決定國家對內對外政策基本方針並在國際關係中代表哈的最高國家官員,是人民與國家政權統一、憲法不可動搖性、公民權利和自由的象徵與保證。國家政權以憲法和法律為基礎,根據立法、司法、行政三權既分立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平衡的原則行使職能。總統由全民選舉產生。1995年8月經全民公決通過現行憲法,1998年10月對其進行修改,將總統的每屆任期從5年延長到7年。總統任命的總理、副總理以及外交、國防、財政、內務部長和安全委員會主席需經最高蘇維埃同意。議會是國家最高代表機構,行使立法職能,由上下兩院(參議院和馬利日斯)組成,上院任期6年,下院任期5年。主要職能是:通過共和國憲法和法律並對其進行修改和補充;批准總統對總理、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總檢察長、國家銀行行長的任命;批准和廢除國際條約;批准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預算計劃及其執行情況的報告等。在議會對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兩次拒絕總統對總理任命、因議會兩院之間或議會與國家政權其他部門之間不可克服的分歧而引發政治危機時,總統有權解散議會。議員由選民以直接投票的方式選舉產生。2007年5月,哈薩克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授權首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可不受次數限制地連任總統職務。議會上、下兩院議員總數將由116人增至154人,總統任期將自2012年起由7年減至5年。

  經濟:以石油、天然氣、採礦(稀有、有色和黑色金屬)、煤炭和農牧業為主。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90多種。鎢儲量佔世界第一位,鉻和磷礦石儲量佔世界第二位。銅、鉛、鋅、鉬和磷的儲量佔亞洲第一位。此外,鐵、煤、石油、天然氣的儲量也較豐富。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達100億噸,煤儲量為39. 4億噸,天然氣儲量1.8萬億立方米,錳4億噸。森林和營造林2170萬公頃。地表水資源530億立方米。湖泊和水庫7600多個。主要旅遊景點有阿拉木圖市高山滑雪場、巴爾喀什湖、突厥斯坦古城等。 

  新聞:有新聞媒體2116家,報刊1200種,廣播、電視等電子媒體650家,各類通訊社15家。主要報刊有:《哈薩克真理報》(日報)、《主權哈薩克報》(哈文)、《全景報》(週報)、《實業週報》、《商隊週報》、《快報》(日報)和《大都市報》(週報)。哈薩克通訊社是唯一的國家通訊社。

  與中國關係:1992年1月3日中哈建交。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多次訪華。江澤民主席于1996年4月、1998年7月訪哈。胡錦濤主席2003年6月和2005年7月訪哈。2005年7月胡錦濤主席訪哈期間,雙方簽署併發表《中哈關於建立和發展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2006年1月,曾慶紅副主席出席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就職儀式並訪哈。2006年12月,納扎爾巴耶夫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簽署《中哈21世紀合作戰略》等文件。2007年8月,胡錦濤主席將對哈薩克進行國事訪問。(來源: 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