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泉暴露了想當“地區霸主”的邪惡用心,其同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圖)亦不住散布中國威脅讑。 |
中評社香港4月14日電/日本右翼媒體最近在預報小泉即將訪問非洲以及策劃“建立東亞經濟共同體”時,一再強調,日本此舉意在“牽制”中國“對非洲的滲透”和“對東亞的影響”,同中國“爭奪主導權”。
《世界新聞報》文章指出,小泉政府和他們的主要喉舌,長期以來,除了不斷製造和散佈“中國威脅論”、在靖國神社等問題上蓄意誤導日本民眾外,宣傳上最重要的“關鍵字”便是兩個“念念不忘”:一是不忘“牽制中國”;二是不忘與中國“爭奪主導權”。
小泉上臺以來,從2002年他訪問東南亞國家,一直到日本領導人出訪中國大小鄰邦,包括對海嘯災難的援助和東亞峰會,這些媒體都念念不忘這兩個“關鍵字”,宣傳把“目標對準中國”,把日本在亞洲的“領導權”從中國那裏“奪回來”;強調要“牽制”和對付中國,同中國“爭奪盟主地位”;甚至提出,要沿著當年中國“絲綢之路”,建立新的“圍堵中國之路”。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4月4日在誣衊中國“破壞亞洲穩定”同時,強調日本與中國價值觀不同,日、美、澳、印4個“價值觀相同的國家”“應該緊密合作”。其用意路人皆知。“亞洲小北約”的幽靈仍在徘徊。
小泉及其一夥自以為得計,卻恰恰暴露了他們自己嚴重的冷戰思維和一心想當“地區霸主”的邪惡用心,繼續逆日本民意而動(現在近80%的日本民眾主張改善中日關係,只有1.5%的人不怕惡化中日關係)。這絲毫損害不了中國睦鄰友好和“永不稱霸”的良好形象,也動搖不了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
從另一方面來說,一個國家把某一國家當作對手甚至敵人來挑戰,有兩個方面的心理暗示作用,一是希望獲得對方國家的重視,另一方面是想要通過挑戰這個對手來獲取周圍國家的認同。日本右翼如此頻頻以中國為假想目標,處處把中國當對手,甚至連外交活動也離不開借助“中國概念”,這反映出日本右翼一些人內心的巨大失落,和挑釁中國以顯示日本存在的心態。
可惜的是,日本右翼不願意承認,日本在國際舞臺上無法發聲的真正根源不在於鄰國,而在於自身對待歷史的頑固態度和它現行外交戰略的錯誤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