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演繹工業與園林的奇妙結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5 07:17:08  


  中評社香港5月15日電/五月的金鶏湖畔花繁錦簇,垂柳吐綠,湖光天色交相輝映。中新社文章稱,作爲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最大的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正在演繹著“工業”與“園林”的奇妙結合。 

  十二年,建成美麗“園中城” 

  文章說, 自一九九四年五月開發建設至今,蘇州工業園區已走過了十二個年頭。十二年來,蘇州工業園區最引以爲豪的,幷不是“一天創造一個億的GDP,一天上繳一千二百六十萬元的財政收入,一天引進四百萬美元的外資”,而是開發十二年仍保有清新的水和空氣。 

  走進蘇州工業園區,人們由衷地發出不是園林勝似園林的感慨。每一個角落綠草茵茵、樹木成林;每一處小品精緻隽永、透射底蘊;每一幢建築掩映于烟柳、荷塘、桂樹、楓林。如果把蘇州古城喻爲“城中園”,那麽,具有濃郁園林特色的園區無疑是“園中城”。 

  十二年,堅持規劃是法 

  文章稱, 十二年來,在蘇州工業園區,規劃即法,任何人不得淩駕于規劃之上。 

  十二年來,也曾有高層領導要求園區盡快將首期八平方公里範圍內的“閑置土地”全部進行工業開發,園區沒有照辦,寧可用來綠化,耐心“養地”。他們深知,如果那樣,就無法實現土地與資金的平衡,就會喪失持續發展的能力;如果那樣,園區就成了單一産業區,就會喪失城市發展的活力。 

  十二年來,蘇州工業園區的領導班子調整過多次,但開發區發展格局與當初規劃設計幾乎一模一樣。園區一位負責人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九九五年,早期進入園區的企業三星半導體開工。“三星”眼中的園區是大規模土建和一張規劃整齊的圖紙。八年後,“三星”當時的負責人發現,園區所展現的面貌一如當初給他看的圖紙。 

  十二年,拒絕十一億美元投資 

  十二年來,蘇州工業園區與大自然一起成長。園區成立以來制定各類法規性文件六十八個,從源頭上控制著污染項目的進入,其中第一個出台的便是《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暫行辦法》。帶著項目到蘇州工業園區投資,第一個要過的“坎”,必須是環保局,如果通不過他們的技術審查,啓動了“環保一票否决制”,無論再賺錢的項目,祗能與園區無緣。 

  環保局的工作人員說,在園區招商最迫切的時候,境外曾有一個上億美元的項目有意遷來園區,然而,環保局在審查時發現其流程中含有放射性物質,遂毅然捨弃。十二年來,像這樣被“環保一票否决”的項目達二百多個,意向投資額累計超過十一億美元。 

  據介紹,十二年來,蘇州工業園區先後關停污染型企業八十多家,幷對區內三百多家重點企業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環保監控,累計投入環保建設資金三百多億元人民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