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渡:難以言說的悲傷 什麼時候結束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9 10:38:57  


  中評社香港5月19日電/曾任中時晚報總主筆的楊渡今天在中國時報撰文,慨嘆台灣人難以言說的悲傷,什麼時候結束啊?文章說,從北京飛香港,再轉台北的飛機上,報紙,一路從大陸的《人民日報》《環球時報》,轉香港《南華早報》《星島日報》再到台灣的《中國時報》。所有新聞,正好做一個比較。 

  文章說,《人民日報》是政府的喉舌,政策宣傳多於負面批評。但它總還有些建設性的消息,如西藏鐵路快開通了,訂票旅客如潮;如五一長假,全大陸的旅遊人數是一億四千萬人次,每人約消費四百元人民幣。所以一星期之內,旅遊的消費是六百億人民幣左右,合台幣約二千四百億元。真是驚人的產值,我暗暗想,如果台灣開放觀光…… 

  《環球時報》是國際新聞。大陸記者據點多,連中亞國家、前蘇聯的小國都有駐地記者,他們發出全球訊息,特稿寫得深入,地方政情的分析觀點,與歐美大媒體不同(如伊朗核問題),雖然並不一定都好看而值得信賴,但至少是「中國人觀點的世界新聞」。參考價值遠遠超出台灣那些只會搞花邊、影星屁股的國際新聞。 

  香港報紙則是另一種面貌。社會、體育、消費占了大量,但如果你看看《信報》,香港經濟的分析仍讓人覺得它有另一種穩定的理性精神。那是市民消費社會之外的穩定力量。 

  但看到台灣新聞的時候,卻涼了半截。新聞上最熱的依然是弊案,陳水扁去中南美,根本不像“一國元首”,把自己搞得像恐怖分子,到處流竄,居無定所。難怪有朋友說,陳水扁可以在上飛機之後,就立即戴上口罩,拿出手槍,指著機師說:「飛往紐約,這是劫機!」這是唯一通往紐約最快的路。 

  但陳水扁還沒回來,女婿家庭的股票弊案早已等在那裡。出門的時候,滿報紙都是弊案,回來的時候,還是弊案。直航法案變打架,禿鷹還在台上,鐵路工程出弊案,沒有建設性的法案,沒有建設性的政策與工程,台灣,就這樣消耗在沒有任何正面力量的黑洞裡。 

  文章說,我常常在飛機上想起一本書《菩薩凝視的島嶼》,那書寫的是錫蘭島上因為內部宗教與種族衝突而發生的暴動與革命,鎮壓與殺戮。多年以後,一個人權工作者透過當地的訪問,尋找當年被殺害者有沒有遭到刑求,有如在尋找歷史的現場。 

  而台灣呢?多年以後,我們透過現在的報紙,會不會看見自己荒廢而停滯的足跡,一步步消耗在貪汙腐敗、政權腐爛的口水里,而且已經處在世界的最邊緣…… 

  文章說,那是很難以言說的悲傷。當飛機從桃園機場慢慢降落,你凝視窗外的燈火安靜閃動,你凝視這一個島嶼,浮躁、不安、吵鬧、無用的爭執、滿地的政治帽子、無休止的爭鬥、以及不知明天會如何……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會結束啊?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