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9日電/《大公報》今日發表社評說,近期美元弱勢似已形成,在數月間相對歐元已下跌逾半成,雖仍未到歷史低位,但卻已引起注意,特別是歐盟及日本等,更怕美元過度下滑,會影響它們的產品競爭力及整體經濟表現。當歐洲增長緩慢,而日本經濟還在復甦初段時,若出現匯價震盪,對歐、日以至全球經濟來說都非好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元匯價走勢與美國貨幣政策的關係,進入了市場的注視焦點。日前,美國三藩市聯儲銀行行長耶倫,在加州大學的一個研討會上回答提問時指出,美元匯價下跌,將促使聯儲局進一步加息,顯示當局正密切留意美匯去向。
社評說,一直以來,無論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及現任主席伯南克等,均強調美息調校與經濟增長及通脹的關係。伯南克從其學者背景,更被視為傾向於採用較清晰的通脹與利息聯繫,不少論者亦認為這將有助穩定市場的利息預期,和增加議息決策的透明度。相反,指出美息與美匯關係者則比較少見。當然,美匯變動也可通過引致宏觀經濟變化,如入口物價上升和刺激出口需求等,而令總體需求及通脹上升,從而使加息更為必要。另一方面,也應知道美匯乃目前影響美國經濟以至政治的一個十分關鍵指標,故當美元貶值過急過大時,以加息保衛美元乃正常反應。
目前美國經常賬逆差巨大,去年已升逾八千億美元,顯示美國必須每天吸引二十餘億資金流入方可達致平衡。但如美匯不斷走低,將引致外國投資者信心下挫和資金流入減少,對經濟的不利影響不言而喻。因此已有評論警告,切勿給市場產生當局會讓美元下滑的誤會,否則若引發美元危機,其震波所及全球均受衝擊。從近期情況看,美國其實是在走鋼線,一面想美元緩步走低以助減少經常賬赤字,令國際收支重拾平衡,另一方面卻也要防止美元貶值出現失控性暴跌,後果堪虞。
社評認為,近期美元下跌及海外需求暢旺,對美國出口已顯露刺激作用,出口增幅於去年中開始超過入口增幅,今年首季比上一季的實際增長更高達一成九有多,乃近九年來最強的季度上升。包括中、日等國的太平洋沿岸地區,便吸引了二成八的出口增幅,由此亦帶動了美國的製造業生產及就業增長。在今年四月,美國工廠的設備使用率已達到自九十年代末以來的最高水平。但關鍵還在入口增幅,如不能壓低,則刺激出口作用亦不足以削減經常賬赤字。
除了經常賬赤字的根本問題外,近期對美匯不利的國際因素亦已出現,包括:(一)國際息差有縮窄之勢:當歐元日圓利率看升之時,美息卻可能快要見頂。(二)經濟表現走勢逆轉:美國將放慢而歐洲、日本則預期會轉強。無論如何,今後聯儲局要維持美息與美匯間的恰當平衡,將十分考究功力。新任主席如何處理這棘手問題,同樣是未知之數,而這又為市場帶來更大的不明朗性。
社評表示,尤其不能忽視的是美匯走向,將影響美元作為國際首席流通及儲備貨幣的重要角色,而這也影響到美國的全球經濟、金融霸權,因此在地緣政經上的戰略意義必須顧及。從這方面看,美國也不能讓美元過弱,但在維持美匯上會否力不從心,則另作別論。近半年來國際上已出現資金由美元資產轉出跡象,不少國家的中央銀行都在減持美元儲備,一些石油出口大國亦考慮以歐元或本幣取代美元作為石油計價的貨幣。美元下跌、油價上升,已大大削弱美國的霸權實力基礎,美國能不為此有所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