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還能起死回生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6 07:43:06  


  多哈(Doha)就算還沒有死,它的脉搏也幾乎已經摸不到了。六大貿易體的通宵談判于昨天破裂,要想及時達成有意義的貿易自由化協議,已經絲毫不可能了。各方在農業保護問題上意見不一,是阻礙達成協議的絆脚石。美國要求其它國家大幅降低關稅壁壘;但對其它國家來說,除非美國降低自己的農産品補貼,他們則因擔心補貼食品潮水般涌入,不願接受這一條件。更深層的原因是,與得益于貿易自由、但往往幷未意識到這一點的多數人相比,得益于貿易保護的少數人政治“能量”大得多。自由貿易要想還有前途,就必須改變這一點。

  不錯,有關貿易談判回合之死的報道有時是誇大之詞。1990年12月,烏拉圭回合談判似乎無可救藥,後來却起死回生。現在,很難想象會出現類似奇迹。

  談判各方在今夏廣泛達成共識十分必要,因爲布什總統手中的“快車道”談判授權將在2007年7月到期。届時就要從國際協議轉向美國法律,而這幾乎肯定會關閉達成協議的機會之窗。“快車道”授權賦予美國行政部門談判權力,布什總統據此可以向國會提交“要麽接受、要麽拒絕”的提案。這一點十分關鍵:各方都知道,美國國會在諸多利益集團驅動下,届時會對協議條款挑挑揀揀,因此其它任何談判方都不會接受一個平衡了美國各種利益的協議。美國國會則沒有多少興趣再次授權布什總統進行談判。主張貿易自由化的理由很簡單:用石頭堵塞自己的港口是不智的。貿易自由化之所以擱淺,是因爲它的捍衛者未能提出這一簡單的論據。相反,他們依賴了構建整個世界貿易組織(WTO)體系所依據的重商主義幻想:貿易增加了出口機會,但廉價進口産品也帶來了痛苦,而貿易談判應在二者之間加以平衡。

  任何一位消費者都知道,不斷跌價的日本汽車、法國香檳和中國 平板電視機,不會帶來什麽痛苦。事實證明,政界人士不善於將這一本能反應與談判立場聯繫起來。結果是,在貿易回合中,每個談判者都可以不負責任地離開談判桌。以往力促多邊貿易自由化的各個行業,眼下祗能接受雙邊貿易協議、繁瑣的程序等東西。

  回想起來,當初把多哈回合稱爲“發展回合”就不怎麽高明。一邊是反對自由化、不相信貿易能幫助發展中國家的“憂國憂民”的運動人士,另一邊是不具同情心的無情遊說者,貿易自由化受到兩面夾攻。現在,自由貿易的捍衛者反正有時間去想新的“推銷”說辭,也許他們該試試講出(貿易自由本身就是好事)的真相。

  來源:ET中文網 譯者/伯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