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經濟何以做到能耗最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31 07:04:01  


  中評社香港7月31日電/2005年廣東單位GDP能耗和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均爲全國最低。南方週末發表文章稱,能耗水平的高低與能源使用結構、産業結構特別是第二産業中高耗能産業所佔的比重、經濟規模、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等因素有密切關係,廣東之所以取得兩項最低,正是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文章表示,作爲人均資源儲量不及全國平均水平1/20的廣東,從經濟起步之始,資源短缺就伴隨著其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近兩年電荒、煤荒、油荒接踵而至,資源瓶頸制約日益嚴重。依靠大量消費能源,推動了廣東經濟的高速增長,但也使廣東經濟增長越來越接近資源和環境條件的約束邊界。轉變經濟增長模式,降低能耗,從根本上緩解制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環境約束就成爲廣東“十一五”期間急需要突破的難題。

  6月30日,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發佈了《2005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單位GDP能耗等指標公報》。根據公報,2005年廣東單位GDP能耗和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爲0.79和1.08,均爲全國最低。

  單位G DP能耗水平的高低與能源使用結構、産業結構特別是第二産業中高耗能産業所佔的比重、經濟規模、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等因素有密切關係。廣東之所以能在三項能耗指標中取得兩項最低,正是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能源消費結構看,由於自然資源條件的因素,廣東在能源使用上,排前幾名的是原煤、原油、電力、天然氣。但廣東是國家第一批核電建設基地,核能在廣東也有不小的比重,其他能源如風能、潮汐能、沼氣等近年來在廣東也有所發展,與此同時,傳統能源煤炭的比重却在下降,這决定了廣東單位能耗走低的趨勢。

  從産業結構來看,在經濟總量大幅增長的同時,廣東的經濟結構也在不斷調整優化。“十五”期間,廣東三次産業的比例由2000年的9.2∶46.5:44.3調整到2005年的6.3∶49.5∶44.2.工業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第三産業所佔比重高出全國3.65個百分點。在工業中,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明顯增强,2004年,電子信息業、電氣機械及專用設備産值佔廣東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42.23%;2005年,全省高技術産品産值達10680億元,産業結構由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不斷向現代新興的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型産業轉變。

  從工業結構看,一直以來,廣東都是以輕工業大省而著稱,重工業在工業增加值中所佔比重超過輕工業也祗是近幾年的事。2005年,廣東輕重工業增加值比例爲44∶56.相對於發達的輕工業而言,廣東的重工業是相對落後的。廣東的機械化工、汽車、飛機、造船等重型製造業在全國的優勢尚未形成。重型工業在能源的使用上是輕工業的好幾倍,有時甚至是幾十倍。另一方面,輕工業的産值往往要比重工業要高許多。因此,廣東的産品單位耗能少也與工業結構密切相關。

  從經濟總量的地區構成看,廣東GDP總量的83.48%來自珠三角,珠三角的工業增加值佔全省工業增加值總量的74.61%,2005年珠三角的三産結構爲3.25:50.57:46.19,而第二産業中,高效低耗的電子信息業等技術含量高的産業佔了很大的比重,且都處於産業鏈相對高一些的層次。

  文章稱,珠三角地區較低的單位能耗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全省單位能耗的水平。據廣東省統計局、省經貿委、省發改委和省能源辦7月9日聯合發佈的2005年各地級以上市單位GDP能耗等指標情况,山區6個市單位GDP能耗水平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其中4個市還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這與廣東山區市剛剛開始工業化起步,還沒有走過資源消耗型增長階段的現實相符合;東西兩翼7個市中的陽江、揭陽、茂名、潮州4個市的單位GDP能耗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就總體而言,珠三角各市的單位能耗水平相對較低,東西兩翼次之,山區各市的單位能耗水平相對較高。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