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自主創新與擴大開放並行不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22 18:36:57  


  9月20日,2006亞太總裁與省市長國際合作會議在江蘇無錫市召開。幾乎與其會議主題“國際資本與經濟創新,利用國際資本打造創新之都”不謀而合,國內部分代表圍繞當前“擴大開放”與“自主創新”兩大戰略,就外資在中國自主創新戰略中的地位,展開了激烈討論。

  有專家認為,自主創新戰略是一個開放體系,它與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和國際化大趨勢並行不悖。

  ●創新在全球化戰略下進行 

  討論焦點一:長達20多年的引資戰略,雖然令部分地區經濟獲得了大幅度發展,但引資過程中關鍵技術消化吸收欠佳的局面,成為重要遺憾。也因此,如今各地提創新,都會加上“自主”二字。 

  “自主創新”與“擴大開放”,究竟有沒有矛盾? 

  無論是企業還是官員,看法都非常一致。遠東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希蘭結合自身企業發展實際情況,表示雖然一個企業要發展,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但都靠自主研究是不切實際的。一般來說,企業可以採取和跨國公司合作的模式,通過模仿創新與跨國公司合作的方式,以低成本獲得寶貴的核心技術,贏得技術發展速度,在技術研發上迎頭趕上,並立足國際市場,實現自主創新的過渡。 

  而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柴海濤則更開宗明義:自主創新戰略是一個開放體系,它與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和國際化的大趨勢並行不悖。 

  他說,創新的國際化已經形成一個大趨勢。現在我們提的創新,一定是在全球化戰略下進行的創新與發展。中國進入新世紀以來,以信息產業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品高速發展,在相當程度上,我們是依賴于跨國投資所產生的積極效應。 

  他認為,在當今全球化條件下,我們提出的自主創新發展,應包括三層含義: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其精神內核已經包含國家大力對外開放和積極引進先進技術的內容。 

  ●對外開放與自主創新良性互動 

  討論焦點二: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逐年提升,特別是一些外向型經濟發達地區。例如無錫,外商投資企業的工業銷售和涉外稅收占全市工業銷售總額和稅收總收入的比重均在1/3以上,該市與世界204個國家和地區有緊密的貿易往來,外貿依存度達到84%。 

  面對龐大的外資,“自主創新”與“擴大開放”是否可以雙贏? 

  “一個國家是否擁有強大的吸收或者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是判斷一個國家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參照指標。”柴海濤認為,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利用外資的成績,恰好說明中國具備相當的創新能力。他說,我們完整的工業部類、良好的基礎設施,加上質優價廉的勞動力,形成獨特的比較優勢,當它們與外國投資帶來的技術創新、國際銷售網絡和比較成熟的管理技術等優勢相結合後,就形成一個非常好的優化組合。 

  江蘇無錫市副市長貢培興的發言,無疑支持了柴海濤的觀點。他說,無錫從上世紀90年代初吸引外資以來,對外開放就一直與產業聚集、產業升級形成良性互動。從最初外資主要涉足加工製造業、養殖業、餐飲業,到後來逐步轉向電子通信、精密機械、現代服務業等新興行業,無錫利用外資呈現逐步由基礎產業向高端產業延伸,由分散、單一投資向系統化、戰略化轉變,由“中國事業戰略”向“中國市場戰略”轉變的趨勢。目前,跨國公司開始加快生產、管理、採購、品牌等各方面的本地化進程,出現地區總部、研發中心、市場營銷中心與生產基地的一體化新趨勢。如今,無錫全市精密機械、電子通信方面吸引外資占全部外資的55%。 

  貢培興說,產業資源跨國流動、相互融合,使得整個產業鏈上處於不同區域的各個環節也隨整體技術的進步而調整,從而帶動無錫本地產業結構升級優化。 

  ●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帶來新機會 

  討論焦點三:投資的跨國境流動是全球資源整合的載體和平臺,所以在未來的自主創新和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我們還需要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大範圍內與國際先進科學技術合作。 

  問題是,新的機會又在哪里呢?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曉明在大會上作了《把握服務外包發展的新機遇》報告。他結合自己從上世紀90年代初參與開發浦東的經驗指出,外資在轉移的時候,第一階段首先是製造業,到第二階段服務業比較多,第三階段就有可能研發中心也轉移過來。所以,他認為當前必須研究轉型升級和承接轉移的關係。他說:“現在的說法,中國是世界的製造廠,印度是世界的辦公室。那麼,從製造廠轉變為辦公室,是否可以理解為一種轉型和升級?” 

  據瞭解,當前跨國直接投資正處於新一輪增長週期,其趨勢正如朱曉明所預測的,正加速向中國高端製造業與服務業湧來。 

  根據聯合國貿易會議最新的研究成果,技術含量比較高的製造業,比如電器電子、半導體、計算機設備、銀行保險、交通運輸等服務業的跨國投資將大幅度增長。事實上,在中國信息產業,外國投資的意向已經從以往只注重生產加工領域,轉向生產、銷售、研發和服務並重的銷售方略。 

  外資在中國轉向技術研發和服務業,在柴海濤看來,正是中國的新機會。他建議,中國引資在繼續保持和擴大利用外資規模的同時,更多地轉向注重優化外資區域的佈局和產業結構上來。他說:“外國投資帶來的有效資本、技術進步、高素質人才,市場的創造和就業機會,仍將對中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國開放性的自主創新體系中,外商投資企業應該成為中國促進技術創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參與者和重要組成部分。”(來源:人民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