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俄稱殲20完全由中國自主研製 不容質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02 11:05:43  


“殲20”可執行多種作戰任務。(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6月2日電/據環球網編譯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刊6月1日報道,十年前中俄軍事技術合作是俄武器出口收入的主要來源,正是這種夥伴關係幫助中國軍隊在最近20年來完成了可與上世紀50年代相提並論的飛躍,其中一些現實成果備受關注,特別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殲-10、FC-1和殲-20現代化戰機。

  中俄恢復軍事技術合作及其隨後的迅猛增長與兩個關鍵的歷史因素密切相關。一是上世紀80-90年代之交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二是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急需軍品進口的來源,而這只有蘇聯及隨後的俄羅斯能夠做到。另外,中國軍隊直到80年代末配備的主要武器裝備仍是蘇制產品,要麼是蘇聯40-50年代裝備的直接複製品,要麼是在蘇聯產品基礎上改進的變動不大的產品。在60年代初兩國關係實際上破裂之後,中國必需的現代化裝備和武器只能通過從蘇聯採購武器的第三國處獲得,之後繼續研究和仿制蘇聯樣品。中國在與俄羅斯的第二輪軍事技術合作中,和40年前一樣,非常重視實用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蘇聯和俄羅斯供應的現代化武器只裝備最為重要的軍兵種部隊;積極研究和仿制關鍵裝備、系統和發動機樣品以便在本國批量生產;通過與蘇俄相關專業科研和教育機構合作發展本國研發設計隊伍。

  最近20年來中俄所有武器裝備領域的往來都是遵循上述邏輯,儘管俄方在進入21世紀之前實際上很難發現中方這種系統性的方法的立場。它曾在上世紀50年代客觀存在,當向蘇聯向中國大量提供現代化武器裝備時,嚴格限制自己的盟國獲得當時最為關鍵的技術,這種限制,再加上60年代中國內部大動亂,成為中國軍事工業的發展在蘇聯停止援助後迅速減緩的原因。如今幾十年過去了,中國準備重走舊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