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博士,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教授。10多年前,她去英國留學,1999年獲英國雷丁大學多元文化教育博士學位並開始在雷丁大學國家語言識讀中心任講師、研究員,2004年作為“特聘院長”引進回國。她說十多年的異地生涯,使我一方面沉醉於英格蘭的春綠秋黃,另一方面,卻又飽嘗身處異國他鄉的孤獨以及求學的艱辛。“期間,她不斷地寫詩,用詩的形式記錄自身求進成長的心路歷程。因而有這本處女詩集《我心安然》。
安然愛詩,寫詩,為心緒所牽引,如行雲流水,卻見有淚水滲潤,笑意相映,我的心為之顫動。在異國他鄉,因孤獨、痛苦、受挫折而把自己關在小屋的時候,她常常淚眼望窗外,望星空,望飛雲.望細雨,也常常耳聽風聲,聽葉落,聽蟲鳴.心思故鄉,想親人,憶舊友。此時,心靈倏然催促她落筆寫詩。這個過程,是美產生的過程。心靈和外物分離時,美是孤獨而難以感受得到的。如果安然只讓情緒、感情和思維藏在心靈深處,人們就無法尋找到美。安然以此時此地的複雜情感和心緒去感受外物形態包括形象、聲音,讓心靈與外物融合在起,所謂“移情於物”,於是便創造了美。當安然走進學術之路得到驚喜時,“花瓣”被“驚醒”了,便有了一串串意象“清香”編成“斷想”,“流動的宇與詩”,“走出了那頁蒼白的紙”。好心情的時候,可“編織絲絲熒靈”,“拋向天空”,“網一路麗晴”。這種清純明麗的詩意美是喻悅的內心和美麗的外物相融合而自然產生的。
安然以真實的筆觸描寫心靈世界的詩在這本詩集中為數不少。在異國,一個求學心堅,在學術之路上艱難前行中的女孩,所遇到的種種窘迫和痛苦,難以想像。對感情的追求和對人生既定目標的追求是有矛盾的,失敗與成功也無時不矛盾著。必然時有痛苦和無奈。矛盾著卻堅定地走著,崎嶇中,有時高時低的情緒,孤獨時,有時隱時現的溫情。安然進行詩創作時,自覺不自覺地從“神”“到境”。即把心靈的創傷和痛苦與外境、外物磨合在一起,用詩的韻律表現出來.讓讀者在帶有感情色彩的景物中感受詩人的憂慮和悲傷。“悲哀,包裹著徹骨的寒意,”欲哭無淚/伸手,抓一把無味/走向荒野/與蒼天相隨”,“尋陰森巷子裡的悲歡/如縷青煙/灑向空氣中的感歎”等等是憂思的形象描寫。心緒不甯時,“早晨的陽光/捧出了黃昏的一賴散”,“寂靜的夜/唯有鐘的聲響/耳畔環繞/告知世界無恙/指針依然倘佯”。安然的心靈境界與外境吻合了。
伯牙學琴從孤寂到受大自然的強烈震撼,經過改造和蕩滌了心境,才有生活美的感受和新的創造,才有音樂美的旋律。安然異國求學的艱辛歷程,是由不安然到安然的。在這過程中,她繼續探索詩境之美。從心靈到外境,有個“悟”的過程。天地創造性的旋律,來自四時運行,生育萬物,萬物的生長流動,漸而有節奏律動。智者,對此是有獨到的感悟的。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觀察世界萬物,得其旋律。他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莊子做到。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強調精神生命與自然的旋律合拍。孟子也強凋“上下與天地同同流”。我們也可以從苟子對天地節奏的歌頌中獲得心靈安然的啟迪,“列星隨旋,月月遞照,四時代禦,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
當今新代知識份子,經過艱難困苦的煎熬,在拼搏之後,必然追求一種瀟灑,一種幽閒和恬靜的境界,以洗滌風雨歸來的疲乏,開拓更前衛的智慧。這從安然的詩中可以明顯地感覺到。《渴望陽光》、《嚮往皈依的心境》、《寧靜的遐想》等詩,從迷惘、彷徨中皈依寧靜的心境,使“心歸零”。這些心境和大自然相應的景物恰好相吻合或相融合,自然會產生了新的美。灰暗的天,有陽光朗照了。“渴望陽光/溫暖我的彷徨/將疲憊/一絲一絲/從血液中抽走/讓暴風雨洗滌”/。”仰望天空冥想/瞬間/身體化為一縷青煙/穿越彩虹/飄向九重”。這時的心境平靜如溪/看世界如戲/敞開的胸襟/與江河不離不棄”。《泥娃娃的感悟》是詩人的種嚮往+“泥娃娃/脫胎換骨/變成泥土/回歸自然。從大自然中尋找生命的飛躍和歸宿,使詩的美得到了昇華。《寧靜的遐想》雲…… “仰視天空/視野如風。“詩人欲”撐一根長篙/躍向十裡高牆。詩人說:人生的隱喻,在於曲折婉轉的自強不息。這是詩人對人生多次叩問之後所悟出的生命的真諦和生命的價值。人生所遇的矛盾是複雜的,所遭受的壓力是巨大的。同時,時間那麼漫長,空間那麼遼闊深遠,生命可以馳騁。值得欣慰的是,心靈嚮往自由,有如大自然,也是平平靜靜、自自然然的。小屋子關不住心的翅膀。我們確信.廣宇是心靈的目標和歸宿.心靈內外都是美麗而平靜的。這也是安然寫詩的追求,更是安然的詩的思想所在。
詩人神聖而高尚的職責是什麼,哲人說,是寫人性與自然。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作家王船山在論及詩時說,寫詩“往往緣景緣事.緣以往,緣未來,經年苦吟,而不能自道,以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是詩家正法眼藏。”安然在詩集的第五輯《睛韻》的詩,大多是心與自然相吻合之作,讀來清麗淡雅,情意純靜。《草地的遐想》是人性的舒展,自然的流露。“枕著綠草地/進入了遇想的舂眠/沐浴著太陽的光輝/心在沉醉/世界依然嫵媚”。這是一種難得的境界。《綠之夢》把人與自然融于一體,創造了“天人合一”的意境:“捧著落日的餘暉/踏著清新的嫩綠/耳邊不斷傳來/動聽的烏語/心也為之癡迷”。還有不少這類篇章,寫來純樸自然,水來雲動,露滴有聲。或許,因安然的詩以孤獨憂思者鋪墊較多,迷惘意象久久難以散去,或許,淚水模糊了清溪泉眼,或許,迷霧流雲遮了一壁晨光,或許,沉默嚇退了烏鳴蟲吟,所以一旦讀到安然的自然情韻,便赫然感到春風撲面,泉聲叮然,春光無限。
寫詩,需要心靈世界的全部投入。不要在“小我”周圍築起高牆.也不要游離自身的靈魂去說雲道風詩人的生命、靈魂只有與自然與世界合而為一,才有真詩、真美可言。心靈內外,是美棲息之處。為詩者呵,你將如何用生命的名義去保護好這塊聖潔的生態領地?
2007年11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