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爾街日報》說:中國的建築業刮起綠色環保風。 |
中評社香港4月27日電/《華爾街日報》4月27日載文《中國建築業刮起綠色環保風》,摘要如下:
在當前中國領導人大力宣導環境保護的形勢下﹐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開始參照獨立的國際標準來規範它們在中國當地的建設項目。
中國自身的環保措施和規範仍在不斷變化﹐而且各地的執行情況也參差不齊。不過在經歷了幾次嚴重污染事件後﹐人們加大了對環境問題的關注﹐政府也顯然開始在執行更為嚴格的環保標準。
生產耳機的美國公司Plantronics Inc.走在了中國政府的前面。該公司耗資2,300萬美元在中國東部城市蘇州附近新建的一座工廠成為中國境內第一家被美國非盈利私營團體美國綠色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授予“綠色”證書的建築。要達到該協會設立的名為“領先能源環境設計”(LEED)的標準﹐那就意味著要減少用電、重複使用廢水﹐而這些都是中國政府官員目前新的關注要點。
Plantronics高級運營副總裁特裏•沃特斯(Terry Walters)說﹐由於高於基本環保標準﹐地方政府“對這個項目非常熱心。他們一直在幫助我們儘快通過審批手續。”
總部設在加州聖克魯斯的Plantronics將在週二對外公佈該公司生產廠獲得了LEED證書。
英代爾公司(Intel Corp.)在上海附近建有一個組裝廠。該公司發言人日前表示﹐公司將對LEED證書以及未來在中國建設節能工廠予以“密切關注”。
最近幾年﹐一些房地產開發商也希望通過LEED或其他專案的認證減少新住宅或商用建築對環境的影響。這種趨勢表明﹐企業認為使用年限長達若干年的建築設施不僅要達到如今較為寬鬆的標準﹐還要符合未來更加嚴格的標準。
規劃設計公司Integer China Ltd.為綠色環保建築提供諮詢。該公司負責人派翠克•布魯斯(Patrick Bruce)說﹐“顯而易見﹐隨著時間的推移﹐監管規定將會出現變化﹐環保將成為必須。”
去年11月松花江因化學品污染導致人口數百萬的哈爾濱連續幾天無法得到安全的飲用水供應。一系列頻頻曝光的污染事件促使中國環保機構近幾個月來採取了更加積極的行動。政府官員們表示﹐追求經濟高速發展已不再是中國長期發展重點──此舉旨在平息社會不公、污染、腐敗等諸多經濟發展副作用所引發的公眾不滿情緒。
中國監管機構首先將目光焦點集中到了規模和資源消耗皆非常巨大的建築行業。據建設部(Ministry of Construction)統計﹐中國每年新建房屋建築面積20億平方米﹐這股建房熱消耗了全球鋼鐵、水泥年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由於一些地區電力供應緊張、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加強﹐中國的決策者們急於找到方法解決中國日益擴大的能源需求。
中國建築業協會建築節能專業委員會(China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Association)會長塗逢祥表示﹐目前的政府標準要求新建築的能耗須比20年前下降50%﹐更為嚴格的標準仍在制定之中。不過﹐塗逢祥說﹐除了大城市的大型建設項目﹐建設部很難保證這些標準能在全國範圍內得到執行。
上海市政府下屬的一家公司請奧雅納在位於長江入海口的東灘設計一座“生態城”──該居住區將全部依靠可再生能源提供動力。環保房地產項目也在杭州和昆明蓬勃興起﹐這是因為開發商發現綠色環保建築很受中產階級購房者的歡迎。
節能建築的支持者稱﹐這在中國是一種經濟的做法﹕由於工資水準相對較低﹐因此能源成本所占總成本的比例比發達國家高得多。這就意味著節能可以大大提高建築商的利潤。
不過如果希望像Plantronics生產廠那樣得到LEED“金級”證書﹐那麼就需要放開眼界﹐不能停留在當地。沃特斯說﹐“大部分建築材料都來自當地﹐不過一些關鍵部件是進口的。”
美國三藩市的建築企業柏克德公司(Bechtel Corp.)參與了一些特殊部分的設計工作﹐其中包括一個利用太陽光、大大減少電燈照明的大型隔熱玻璃牆﹐以及能儲存雨水留作他用的系統。
Plantronics的中國工廠參照美國標準建設表明﹐跨國公司在面對各國不同的環保規定時開始遵循統一的解決辦法。這家公司的生產廠設在墨西哥和中國﹐而顧客卻在歐洲。因此它還需要在全球改進生產設備以符合歐盟標準﹐因為歐盟禁止電子設備含有鉛、水銀和其他有毒物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