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0日下午4點30分,吉利汽車就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協議簽署媒體見面會於北京召開,圖為吉利集團的領導以及沃爾沃運營籌備組的領導。 |
中評社香港3月31日電/美國《僑報》3月30日載文《吉利收購沃爾沃 困難還在收購後》,文章說,國外企業與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聯姻,不僅存在著文化的摩擦、技術的鴻溝,更存在管理理念、方法等方面的衝突。因此,對中國企業來說,收購外國企業,不僅是一個掌控的過程,還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會出現一個艱難的磨合期。摘要如下:
與奔馳、寶馬、奧迪齊名的國際豪華汽車翹楚沃爾沃,3月28日將全部股份和知識產權以18億美元轉讓給中國吉利集團,締造了中國汽車業規模最大的一起跨國收購案,使名不見經傳的後者頓時成為中國和全球汽車製造業的耀眼明星。
1997年才開始染指汽車業的吉利,作為一家私營企業,迄今在中國本土市場的占有率都並不突出;已有83年歷史的沃爾沃,則被譽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車”,品牌美譽度高居全球第三,這樣一段“窮小子”追求“國際明星”的婚姻能夠美夢成真,足以留給世人諸多啟示。
啟示一: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漸成風潮。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企業頻頻出手併購國外企業,有其內外原因。外因是世界金融危機使得一大批原來聲名顯赫、資金雄厚的企業,瀕臨破產倒閉的邊緣,以低價待購。內因是中國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開始走大走強。中國又是各大國中率先走出危機,加上人民幣升值,中國企業顯得“財大氣粗”了,開始昂首進入了跨國併購的舞台。
美國行業數據咨詢公司Dealogic提供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企業在美國進行的資產收購涉及金額達39億美元,首次超過了美國在中國的資產收購金額(30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