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od警示“中國成為世界第二”:iPod是在中國制造的,但它的成本是由5%的中國薪水、15%的美國專利費和40%的日本附加值構成的。 |
中評社香港8月19日電/《日本新華僑報》8月19日載文《中國何以低調回應“世界老二”》,文章說,隨著日本公布上半年和二季度經濟數據,關於中國GDP總量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話題明朗化了。在全球各大媒體一片“中國大超越”的定論中,中國官方打破“拒絕置評”的沉寂,首次公開回應。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8月17日表示,我們不僅要關心GDP數據,更要關心人均的數據,中國仍是有大量貧困人口的發展中國家。
這個表態與國際媒體渲染“世界大國的里程碑”等輿論和國內一些專家和媒體“超日趕美”的陶醉和興奮感,幾乎完全相反,而與中國政府高層一貫低調和務實的態度完全吻合:不管世界老幾,只看現實國情。
面對GDP多少與排名變化,中國官方清醒的認知至少傳遞了幾個重要信息:
看淡“世界老二”,第二大經濟體並不等於第二大經濟強國,目前中國GDP“老二”只是“虛胖”。中國的經濟總量雖然“看上去很美”,但經濟結構、創新能力、城鄉和區域發展平衡性、資源能源消耗、居民收入和社會保障水平和公共服務等,都存在“硬傷”,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更重要的是,只有拿人均GDP作比較,才能看出國家經濟發達程度。從人均水平看,中國相當於日本的十分之一,在世界排名居第一百位後,遠遠落後於人。
“世界老二”並無實際價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注重民生經濟才是真經。中國經濟目前最應該關注的,不是規模超了誰,速度升了還是降了,而是它的環境代價、人文代價和社會代價。GDP很重要,但帶血的GDP沒意義;發展是硬道理,但不改善民生,就沒道理。理性面對“世界老二”,更凸顯科學發展的緊迫性,意味著中國將善用大國優勢,清晰定明戰略目標,全力提升經濟質量,惠及億萬民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