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9月底廣東番禺會江村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消息傳出,引發周邊居民強烈反對。 |
中評社香港12月28日電/美國《星島日報》12月28日載文《垃圾圍城困局阻礙大陸城市化步伐》,摘要如下:
隨著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中國城市面臨的垃圾圍城困擾顯得愈來愈嚴峻。不久前廣州番禺垃圾處理廠計劃和香港將軍澳垃圾堆填區擴展計劃先後遭到當地居民抗議,又從一個角度折射出中國化解城市垃圾面臨的困境,需要新思維,開辟新途徑。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處理城市垃圾的等厭惡性設施是必須的公共設施,縱使不受居民歡迎,最終都要選址興建。不過,一埋了之、一燒了之,都不是最佳途徑,中國需要建立的是一套包括垃圾減量、填埋、焚燒和分類回收在內的合理有效的綜合性處理體系。
縱觀世界各國,隨著消費水準的提高,城市垃圾的數量增長難以遏制,垃圾處理的工作量和難度都明顯加大。但是,根據在垃圾處理技術比較先進的國家如瑞典、日本和巴西等國的做法來看,兼顧社會發展和居民利益還是有徑可循。
首先,從源頭上有效地減少垃圾數量,堪稱較符合環保的治本之道。海外有些地區,是規定住戶要購買特定的膠袋來裝載垃圾丟棄,垃圾愈多,要買的膠袋愈大和愈多,花錢就要更多,意在通過對自己錢包的影響,加強廢物分類的意識和動機。如果垃圾費只屬於管理費的一部分,市民不會強烈感受到“切膚之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