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比較中印應避開的四大誤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4 12:45:18  


  中印比較已成為國際和國內炒作的熱門話題,但是在進行比較時,需注意避免四大誤區:以比高低為目的;以簡單地設指標為要務;滿足宏觀鳥瞰和帶著零和博弈心態比較。 

  近幾年,中印比較研究成了世界和中國媒體的熱門題目。這表明兩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已引起世界的高度關注,也表明兩國人民在自身發展中都有一種瞭解對方,以對方實踐為借鏡的願望。但是,進行比較時,應避免一些誤區: 

  第一、把比高低作為比較目的。比高低是西方咨詢機構的研究者和學者最感興趣的。像“中國和印度的發展道路哪個好?”“印度什麼時候超過中國?”“21世紀是中國還是印度世紀?”這樣的問題被炒得異常熱火,種種預測應運而生。他們這樣做有現實需要:或學術上標新立異,或為對外投資提供咨詢,有的還可能有其他考慮。一個國家的發展是由很多條件綜合形成的,發展速度和質量取決於多種因素,像中國、印度這樣的大國,情況尤為複雜。僅僅根據現有經驗,根據幾個指標就對未來很多年下斷語,這樣的預測有多大的科學性值得懷疑。 

  中國的研究中,也不乏這種比高低的情緒,有人似乎是抱著一種校場比武的心態搞比較,為對方被比下去感到舒心。這種指導思想是不可取的。 

  第二、簡單地設置比較指標,而不是全方位地進行考察。中印兩國都在實現現代化,要比就要看兩國各取得什麼進展,速度和質量如何。關於現代化的指標,有一點已得到國際學術界公認,即不能僅僅看GDP增長率,必須把社會人文發展指標也包括進去。 

  這是很複雜的,涉及到增長與社會公平的兼顧,涉及到制度和文化傳統。設置一些指標雖有參考價值,但不能說明問題的全部。要真正比較,需要的是用現代化的視角對經濟各領域進行綜合的全方位的考察與研判。 

  第三、滿足宏觀鳥瞰,缺乏微觀的具體研究。現有多數人僅限於列舉兩國發展的較快較慢領域和有利不利條件,蜻蜓點水,沒有再做進一步的研究。其實,深入考察發展快慢的原因,總結各層面的經驗教訓才是更重要的研究。而只要深入,就會發現即便發展較快的領域也有需要改進的一面。例如,印度軟件和信息業務外包業發展很快,這是印度的長處,但很少人注意到軟件業的快速發展掩蓋了製造業的落後,很少人研究這種不平衡的發展對印度經濟現代化有什麼不利影響?有的作者把“做世界後臺辦公室”上升為一條和中國不同的“印度現代化道路”,沒有去瞭解它如果作為一條道路能否行得通,印度政府是否把它作為一條道路看待。我覺得具體的研究遠比兩國發展孰快孰慢的研究更為重要,這與我們的目的有關。我們把兩國作比較,是為了從對方實踐中吸取經驗教訓,取長補短;也是以印度為參照系,進一步認識自己,以便揚長避短。兩者都要求具體的研究。只有具體的研究才能知道經驗是什麼教訓在哪里,才能有效地為我所用。 

  第四、帶著零和博弈的心態進行比較。在全球化的世界經濟大潮中,中國和印度作為兩個最大的新興經濟體,既有競爭的一面,也有合作的一面,後者是更主要的。良性競爭也是發展的推動力。中國和印度的發展對雙方都有利。我們的研究也是為了促進合作,促進實現雙贏。只有抱著平和心態,才能做到研究中冷靜、客觀,不帶偏見。(作者林承節,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來源:新京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