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9年國慶大閲兵 |
1959年,中國准備隆重慶祝建國10周年。在此之前,中國政府請求蘇聯領導人幫助,在節日期間保護北京的空中安全。因在此之前,美制台灣間諜偵察機經常在中國高空飛行。當時,蘇中關係非常好,蘇聯領導人欣然同意提供5套“C—75”火箭裝置,這種裝置能够擊中22公里高空的目標,蘇聯還同意派出一個技術分隊,指導中國軍人。
蘇聯制造這種能擊中高空目標的火箭系統,也沒幾年。“C—75”火箭系統1951年制成,1955年5月開始裝備部隊。用56個火箭裝置將莫斯科圍了兩圈。每個裝置可以擊中20個飛行速度為1250公里、距離為35公里、高度為27公里的目標。這些裝置都深置於地下,因而也是固定的。1958年蘇聯防空部隊第一次裝備了移動式防空火箭,這就是“C—75”。
1959年4—5月間,蘇聯軍事專家已經在訓練中國軍人使用最新的防空武器了。中國軍人年輕,都受過高等教育,但畢竟沒有實戰經驗。根據北京的要求,蘇聯政府派出了3位軍事專家。他們是操作“C—75”火箭的斯柳薩爾上校、佩茨科工程師和加爾金工程師。
這3位專家6月中旬到達北京。接著他們開始確定部署火箭裝置的地點,安裝整個火箭系統,完成各項調試工作。這時,中方提出對設定的靶子進行一次試射,於是急忙用飛機從蘇聯運來了靶標,在戈壁灘上進行試射,結果是5發5中,令人欣慰。
9月下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向國防部長,國防部長又向上級領導報告說,對首都的防空工作已經部署完畢。蘇聯專家也通過專家組長向蘇聯政府做了相同內容的報告。
節前,中方向斯柳薩爾提出,一旦有台灣偵察機飛入大陸上空,他應該立即來到指揮所,提供咨詢,並協助操作火箭的發射。莫斯科對此要求表示同意。
10月1日到4日,一天天地過去了,平安無事,什麽也沒有發生。5日淩晨約6時,一架飛機從台灣一軍用機場起飛,向大陸方向飛來。15—20分鐘後,一輛汽車已開去接斯柳薩爾。等他到達機場時,台灣偵察機已經過福建省向南京方向飛去。當離北京還有500—600公里時,飛機掉頭飛往上海方向,然後消失在海面上。
當時在分析這一事件時,大家真是不得要領。難道美國已經偵察到北京部署防空火箭了嗎?沒有回答。一連3天,台灣方面沒有任何動靜。
擊落台灣間諜飛機
可是到了7日那天,還是早晨6時左右,一架台灣間諜偵察機升空,往大陸方向飛來。中國的殲擊機已從南海的空軍基地起飛,跟踪攔截。這次情况不了。美制台灣間諜飛機不掉頭,不改變航向,直飛北京方向。離中國首都還有400—500公里時,斯柳薩爾建議火箭部隊進入戰鬥狀態。指揮所在敵機離北京320公里處發現了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