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東看區域增長模式不能輕言轉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16 07:18:30  


  中評社香港7月16日電/今年上半年,山東經濟仍然高速增長,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5月,山東GDP同比增長15.2%,與2005年全年的增長率相同。山東工業增長尤其迅速,工業增加值已經超越廣東,成爲工業第一大省,幷且仍然保持著良好的勢頭,今年1-5月的增長率高達25.3%,幷且利潤總額接近廣東和江蘇的總和。

  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稱,山東經濟的高速增長引起了廣泛關注,但是同時也有一種“省强民不富”的觀點——GDP很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却很低——甚至有學者將山東稱爲“東部最窮的省”,山東的“窮”表現在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人均城鄉儲蓄存款低,另外,人均財政支出也低。山東“省强”而“民窮”的重要證據是其GDP排名全國第二,而人均收入位列全國第八。

  同樣的情况也曾出現在蘇州,很多人說蘇州是“祗長骨頭不長肉”,是“市强-民窮”,人均收入與人均GDP很不相稱。這些都是對經濟增長模式的反思,他們認爲,在目前的增長模式下,GDP的增長不能帶來人們生活的改善,因此必須選擇新的增長模式。對於山東,他們建議的新增長模式就是:發展第三産業、民營化、城鎮化。

  文章表示,GDP與人均收入二者應該是一種正相關關係,而實際情况也是如此。比如蘇州,近年因爲GDP快速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大提高,現在已經是江蘇省最高。再看看山東。從絕對值看,2005年,山東GDP相當于廣東的85%,但山東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祗相當于廣東的73%。這似乎體現了山東人均收入與GDP增長有些不相稱,但對這個問題也應進行一些歷史比較。2000年,山東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祗相當于廣東的66%。這說明,山東近年GDP的快速增長確實帶來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以預見,如果山東繼續快速增長,居民收入與廣東的差距就將進一步縮小。山東的人均居民儲蓄存款也會相應提高。在“省强”的同時,也會逐漸走向“民富”。

  文章認爲,“民富”要靠增長和長時間積纍,而不能指望通過轉變增長模式在短期內就實現。山東GDP中工業比重非常大,其中能源和原料産業又佔據重要地位,這種增長模式是由它自身的條件决定,不是輕易就可以改變。民營化、發展第三産業、城鎮化需要量力而行。

  首先,山東的産業結構和廣東、浙江不同,能源和原料等重化工業都需要大投入,還沒有經歷長足發展的山東民營企業很難在這個領域獲得競爭優勢,在比較長的時期內,國企將佔據主體地位。這種産業結構,與山東“擁有優越的自然條件、但市場條件仍待改進”相關,這種局面還將會持續。

  山東第三産業比重小,祗佔GDP的32.1%,這被認爲是“民窮”的重要原因。但山東第三産業的發展,需要GDP和居民收入更多的增長,現在還不能祗靠它去推動人均收入。 

  城鎮化呢?山東各項人均數值低,是因爲農業人口有2000多萬,遠遠多於其他東部省份;而且,因爲農業人口衆多,使得第二和第三産業有比較充足的勞動力儲備,壓低了人均工資和人均收入。城鎮當然是目標,但它應該是工業長足發展和農業人口减少的結果,而不能作爲促使農業人口减少和第一産業比重降低的手段和模式,如果倒果爲因,祗可能使城鎮失業率增加,而對提高人均收入毫無推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