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登輝指沒有必要和陳水扁見面,9月有可能到日本。 |
中評社香港8月14日電/李登輝昨日首度提出未來台灣社會應該以“台灣主體政權”一詞,取代“本土政權”的說法。他說,“本土政權”容易出現分離主義的色彩,相互區隔對立,而無論先到後到,在台灣的居民都是“新時代台灣人”。
中國時報報道,李登輝昨天在與媒體茶敘時繼續鼓吹台獨,宣稱“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只有正名和制憲等法律上問題未解決。但他不認為一定要用宣布獨立的激進方式尋求台獨,那會影響和其他國家的關係。
陳水扁日前在凱達格蘭學校表態尊李,並再度揚言要推動正名制憲;但李登輝昨天並不領情地說,正名制憲一定要做,但不是說要做就做,這還牽涉台美等國關係。正名制憲不是想做就做,也不是只說不做,應該一步一步來,需要協調與談判。
李登輝在一九九四年三月接受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專訪時,曾經提到“生為台灣人的悲哀”,指台灣被殖民經驗,尤其過去掌握台灣權力的都是“外來政權”。他當時甚至說國民黨也是“外來政權”,希望能以聖經“出埃及記”的精神擺脫台灣人的悲哀命運。
李登輝昨天宣稱,過去是因為本土與外來對抗的歷史背景,才會產生“本土政權”的名詞。但是,卻容易出現分離與對立,這樣也無法包容國民黨內部有台灣主體意識的人。他說,台灣應該建立新時代台灣人的觀念,無論是四十年前的新住民、兩百年前的移民,甚至是原住民,只要認同台灣,都是“新時代台灣人”。
親李人士也說,李登輝對於台灣歷史經常反省與思考,近來憂心本土和外來政權嚴重對立,本土政權很容易出現排他性,尤其“本”土是泛稱,定義更不清楚,製造“本土”和“非本土”對立。相較之下,“台灣主體”更容易表達認同台灣的主體,這是一種人文和人本關懷。
該人士也說,李登輝憂心本土與非本土的對抗,反而衍生成省籍、族群和社會衝突,才會提出“台灣主體政權”一詞,希望重新化解藍綠和族群對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