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5日,吳淑珍出庭。 |
“機要費”案22日將第二次開庭審訊,涉案的陳水扁妻子吳淑珍到底會否出庭備受外界關注。在12月21日下午傳來消息:吳淑珍以健康狀況欠佳為理由,向臺北地方法院請假,法院方面已準假。這樣,吳淑珍出不出席庭審的猜測終於落地。
對此,島內輿論一片譁然。媒體指出,“病號牌”讓已高度政治化的“機要費”案審理過程再生枝節。陳水扁夫婦用盡心機阻撓庭審,就是欲逃避司法對他們貪污罪行的審判。
南部地下賭盤“強強滾”
據臺灣媒體報道,吳淑珍出庭與否,不只引起島內政壇口水戰,南部地下賭盤也以此開賭局。
臺灣人什么都賭,連吳淑珍出不出庭也能開賭盤。上周,吳淑珍會不會出庭,在島內南部地下賭盤成為話題,從嘉義以南的組頭,大多賺翻了,原因是南部綠營死忠者約有七成的賭客都下注賭吳淑珍不會出庭。眼看著賭局一邊倒,多數組頭擔心賠慘,上周四不到16時就提早封盤,不料周五吳淑珍依規定出庭,讓賭客們傻了眼,而組頭們則出乎意料大賺一筆,初步估計獲利達新臺幣數億元。吳淑珍因為身體因素,22日是否出庭變數多多,賭客自然更是興趣多多,賭盤還是“強強滾”,賠賺自有霄壤。
吳不出席早有伏筆
“臺北地院”定在12月22日上午9時30分,再度審理“機要費”案。雖然日前陳水扁辦公室秘書長陳唐山對媒體表示,吳淑珍應該會出庭履行她的義務,但是21日下午臺大醫院對外表示,吳淑珍的身體狀況差,實在不適合出庭,建議吳淑珍應該繼續住院。
合議庭審判長蔡守訓表示,“機要費”案中吳淑珍角色關鍵,少了她的證詞就不完整。但是對於民進黨來說,哪管這些?自從一審吳淑珍“昏倒”後,民進黨一直在為第二次的不出庭做大量的伏筆。先是臺大內科醫師頻頻聲稱,吳淑珍的血壓低,要躺著休息,短時間內不宜撐著病體再出庭應訊;再是呂秀蓮高調透露,她從陳水扁那裏知道,吳淑珍的身體狀況“其實是令人堪憂”,“希望大家能夠為她祈禱”。當審判長蔡守訓四度要求吳淑珍“身體狀況許可就應回法庭應訊”時,民進黨“立委”從柯建銘開始,無不大罵法官“沒有人性”,企圖製造一種“吳淑珍的身體不能再上法庭應訊”的印象。有人說了句“逛街不會暈倒,出庭會暈倒”的話,立即被民進黨人士痛批為“禽獸不如”。部分深綠民眾還因法官一句“吳淑珍可帶簡易病床出庭”,打電話罵法院“冷血”。
院方不排除切割審理
檢方已經估計吳淑珍出庭的幾率似乎不高,所以提前就對吳淑珍可能稱病不出庭擬訂策略:如果醫師評估吳淑珍短期內不適合出庭,將建議審判長與律師團商定出合情、合理的出庭日,以免審判一再延宕;至於其他同案被告陳水扁辦公室主任林德訓、出納陳鎮慧及前副秘書長馬永成涉案部分,可以切割處理。
檢方還透露,如果馬永成等人和律師團主張,被告所涉案件無法和陳水扁切割,要求停止審判,檢方已準備好相關說帖,會當庭說服審判長讓庭審繼續進行。檢方表示,吳淑珍首次出庭發言不到20個字,但被告不可能將全部的答辯交給律師處理,自己也須就被起訴事實提出意見;因此吳淑珍如果以健康因素向合議庭請假,未來還是得面對審判,而且她一直不出庭,也要承受愈來愈大的壓力。
另外,檢方20日在沙盤推演時也總結經驗:上一次開庭辯方打出“違憲牌”與“病號牌”,11名律師就“違憲牌”部分輪番發言,佔據公訴人大多數論告的時間,因此公訴檢察官準備在二度開庭時,請律師團派代表論述即可,以節省訴訟時間並進入實質審理。
陳水扁打拖“延戰術”
吳淑珍不出席二審,臺灣輿論一片譁然。
有島內專家說,當時陳水扁承諾“一審被判有罪就下臺”,一方面是希望以此緩衝各界對他的指責,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屆時地方法院的審理法官是他們能掌控的人,那就不必擔心是否會在一審被判有罪。但後來發覺在這方面控制不了局面,才決定要以“豁免權”與“吳淑珍身體不適”來打“拖延戰”。
有法官表示,吳淑珍的身體狀況,已成為法院審理此案的最大變數。如今民進黨非但以“釋憲”等手段全力阻礙一審的進行,更操作吳淑珍身體狀況的變數,儼然是用苦肉計來大玩“惻隱之心”,而視司法正義的“是非之心”如無物了。島內媒體也指出,社會大眾有權了解真相,畢竟“機要費”案茲事體大,“缺席裁判”不可能讓案情大白於天下。
臺灣人不再同情吳淑珍
吳淑珍在12月15日被稱作“世紀審判”的現場“暈倒”的事受到質疑。許多觀眾打電話到電視臺稱吳淑珍“假昏倒”,因為畫面上的她並不是四肢完全無力虛懸擺蕩的樣子,而是雙手緊緊抱著警衛的脖子,連下樓時的顛簸都沒讓她鬆開雙手,這當然不是一個昏倒者的“正常反應”。一時間,民眾幾乎為吳淑珍的“作假”而沸騰,有不少民眾甚至到臺大醫院高呼“貪污的吳淑珍站起來”、“吳淑珍在醫院睡覺沒用啦,站起來老實說話”。最後,連民進黨方面都認為一直宣傳“吳淑珍昏倒”不但無法獲得人們的同情,反而會弄巧成拙,所以當天下午就由“中央社”統一發稿,以“體力不支”為定案的說法。但其他媒體毫不客氣辛辣指出:臺灣人在見識過“夫人”本色後,對吳淑珍並非無同情心,他們的同情心早在過去20年被她消耗掉了。(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