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2日電/《文匯報》今天刊登一篇署名文章表示,早春二三月,乍暖還寒時。用內地北方人常講的這句俗話,觀察分析中日兩國的軍事交流是再恰當不過。上月在北京舉行的中日第八次防務安全磋商獲得了成功,雙方在台灣問題、防務交流等方面達成多項共識。與此同時,日本防衛省直屬智庫防衛研究所發表的《東亞戰略概覽2008》卻重彈“中國軍力威脅”論,甚至將中日軍隊之間的友好交流比喻為中國拋出的“糖衣炮彈”。此間軍事觀察家認為,隨著中日兩國關係的回暖,中日防務領域的交流合作也呈現出趨暖勢頭;雖然雙方各有猜疑或心結,甚至會出現不和諧之音的干擾,但唯有交流才能展現誠意,互通才能促進互信。
兩國軍事交流水準不斷升高
文章說,日本政府更迭後,隨著兩國政治關係的好轉,防務交流不斷取得新的進展。今年2月,日本自衛隊聯合參謀長齋騰隆訪華,這也是日本自衛隊最高將領近8年來首次訪華;3月,中日在北京舉行了第8次防務安全磋商,這一磋商機制已成為雙方加強交流、增強防務安全互信的重要平台。
觀察家指出,去年以來的中日軍事交流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得到中央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去年12月19日,日本防衛相石破茂“罕見地”在東京會見中國駐日大使崔天凱,“雙方一致認為有必要加深在安全政策上的相互理解以增進兩國信賴關係”。12月28日,中日兩國政府在北京發表的《關於“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活動的合作計劃》中,把實施解放軍青年軍官和日本自衛隊青年軍官的互訪列為專題。人們有理由認為,在政府的積極推動下,兩軍間的交流也可以實現“更好更快地發展”。二是兩國軍事交流已經不僅僅停留在一般的人員的往來上。從媒體公佈的第八次中日防務安全磋商的成果上看,雙方已經同意研究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中開展合作的問題;同意舉行首輪專家組磋商,以建立兩國防務當局之間的緊急聯絡體制。這意味著中日軍事交流開始進入實質的階段。這種著手於未來的體制性建設和聯合性行動,無疑會推進兩國軍事信賴關係的形成。
雙方處理問題均較妥當
文章分析,雖然近段時間中日軍事交流進展比較順利,但期間也時常冒出一些問題,可喜的是雙方應對比較妥當,從而使交流保持了發展的態勢。
一是該講的話當面明講。面對台海局勢在台灣大選後到“5.20”前仍處於“高危期”,中國新任國防部長梁光烈在會見日本防衛省事務次官增田時指出,要警惕陳水扁在交出政權前做出進一步危險行動,同時要求日方恪守承諾,不與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香港媒體把此話概括為,陳水扁有危險行動,日本別亂動,可以說是畫龍點睛之語。
二是該道歉的及時道歉。在台灣選舉期間,日本防衛省局長高見澤發表了台灣海峽若出現緊急事態屬於“周邊事態”的不當講話,引起了人們困惑。日本防衛大臣石破茂次日就作出道歉,表示部下的這番發言有可能造成誤解,日本政府對“周邊事態”的見解,並未改變。
三是該保留的允許保留。中日兩軍之間互有猜疑,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日本對中國軍力提升表示“擔心”,要求中國提高軍事力量增長透明度等;中國則對日本部署導彈防禦系統對台海局勢可能產生的影響表示擔憂等。雖然兩軍領導人對關注的問題各有歧見,但相互認真聽取了對方的看法,交換了意見,有的即使沒有取得共識,也加深了對其政策和態度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