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9月24日,在日本東京首相官邸,新當選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組閣後的首次記者會上闡述執政理念,並回答記者提問。當日,麻生太郎當選日
本新一任首相並組建新內閣。(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10月8日電/“麻生人氣”被認為是麻生登上首相寶座的基本原因,按說他應該趁熱打鐵,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麻生9月29日在國會的演說也確實向民主黨下了“戰書”。媒體普遍預測,演說之後,完成了答辯,10月3日眾議院就可以解散了。然而,麻生卻開始在國會與在野黨打起了太極拳,談起了“選舉政局不如景氣恢復重要”。
新華社報道,到此,我們不禁要問,自民黨這不是貽誤戰機嗎?其實,麻生的拖延實因“天有不測風雲”,反映了自民黨的難言之隱。依筆者之見,麻生拖延選舉的主要原因有四:
其一,是“舌禍”。麻生內閣的新任國土交通大臣中山成彬上台伊始就連續“失言”被迫辭職。上台才5天就有大臣被迫辭職,對內閣的打擊不能算小。
其二,是“輿論”。麻生本來是自民黨的“救命稻草”,本來各派還希望他憑藉“人氣”贏得選舉,誰知政治風雲變幻莫測,麻生內閣上台後的支持率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高度,還不如安倍內閣和福田內閣。難怪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電視節目中說:“這樣的支持率確實低了點,麻生至少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把支持率提高到50%—60%才有希望。”
其三,是“小泉”。小泉純一郎在選舉前這個微妙的時機,宣佈退出日本政壇,在日本政界,尤其是在自民黨內是個不大不小的“地震”。小泉在日本是改革的旗幟,是自民黨派閥政治的“剋星”,他的隱退無形中給日本國民一種印象,就是自民黨又回到了原點,改革沒了希望。
其四,是“選情”。10月1日下午,自民黨選舉對策委員會委員長古賀誠召集各派事務總長開會公佈了輿論調查結果。該結果表明,在300個小選舉區中,自民黨確實能夠當選的最多不超過148名,連半數都不過,比例代表區中也只有60名能夠有當選的把握,仍然不能過半數。自民黨內開始彌漫推遲選舉的氣氛。
麻生本來就不願意別人把他的內閣稱作“選舉看守內閣”,可是,如果在目前的狀況下突入選舉,一旦自民黨敗選,麻生內閣必定成為戰後史上“壽命”最短的內閣。好在“解散權”在首相,只要他不宣佈解散眾議院,他就可以賴到來年9月眾議院屆滿“自動解散”。不過多過幾天首相癮也未必有利於麻生,再說聯合政權內的公明黨是堅決主張解散的,沒了公明黨合作,自民黨在眾議院也不能保持三分之二多數。但是什麼時候解散合適呢?今年底還是明年春天?支持率上不去,什麼時候都不利。麻生終於感到了他從福田那裏接過來的是個“燙手的山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