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作重要講話。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0月20日電/新華社10月19日全文發佈了《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20日又發佈了《決定》誕生記,詳述這一重大戰略決策的誕生、發展。全文如下:
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進而帶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創新局面——這是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擺在全黨全國人民面前的新課題。
2008年10月12日下午3時許。北京。人民大會堂。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經過充分討論、認真審議,一致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
農業穩,天下安。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這個決定,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全局出發,明確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和戰略舉措。
總結30年農村改革發展的實踐經驗,凝聚全黨集體智慧,反複修改形成的這個決定,體現了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要求,適應當前農村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億萬農民的共同心願,是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行動綱領。
一個重大戰略決策——確定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專題研究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問題,既是對改革開放30周年最好的紀念,也是開創改革開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在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必須始終緊緊抓住這個全局性、根本性、戰略性問題。
30年前,安徽鳳陽小崗村18位農民摁下紅手印,毅然實行“大包幹”。農民群衆的首創精神和探索勇氣,受到黨中央尊重和保護。勢如破竹的改革歷程首先從農村起步、率先在農村突破,并以磅礴之勢推向全國,形成不可阻擋的滾滾洪流。
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們黨始終把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置於重中之重的地位,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農村改革的序幕,黨的十一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幹問題的決定》,黨的十三屆八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定》,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多次召開中央全會,研究農村改革發展問題,部署農業農村工作。
30年來,黨中央就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先後發出10個“一號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著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全局,密集出台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這一切極大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極大改善了廣大農民物質文化生活。
這是農村體制改革不斷取得重大突破的30年: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得到確立;糧食等農產品流通全面放開,農產品和生產要素市場體系逐步建立;取消農業稅,對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強農惠農政策體系初步形成;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範圍逐步擴大,統籌城鄉發展的制度框架著手構建……
這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的30年:我國糧食生產先後跨上7000億斤、8000億斤、9000億斤、10000億斤4個台階,創造了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養活世界近21%人口的奇跡。糧食、蔬菜、水果、肉類、禽蛋、水產品等產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這是農村經濟日益繁榮的3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農村貧困人口由2.5億減少到1479萬;農林牧漁全面發展,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小城鎮蓬勃發展,縣域經濟不斷壯大,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轉移就業,億萬農民工成為產業工人重要組成部分……
這是農村公共事業加快發展的30年:1.5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交學雜費和教科書費,7.3億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3566萬農村困難群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農村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得到顯著提高……
放眼30年改革開放全過程,回望30年風雨兼程不凡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壯麗恢弘的農村改革發展偉大實踐,不但使我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而且為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創造性探索,為實現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了巨大貢獻,為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成功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積累了寶貴經驗。
成就舉世矚目,經驗彌足珍貴,任務仍然艱巨。
這是一組發人深省的數字——2007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9.5%,為1985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同期,城鄉居民收入比擴大至3.33:1,絕對差距達9646元,為改革開放以來差距最大的一年。
數字背後,折射的是農業和農村發展面臨的嚴峻形勢和城鄉二元結構造成的深層次矛盾突出:農村經濟體制尚不完善,構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要求緊迫;農業發展方式依然粗放,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求平衡壓力增大;農村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水平較低,改變農村落後面貌任務艱巨;農村社會利益格局深刻變化,加強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基層組織建設、社會管理任務繁重……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放眼國際、審視國內,我們黨深刻地認識到: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許多矛盾和問題的根源,也是未來改革發展的“瓶頸”。
從強調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到制定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近年來,黨中央關於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思考和認識在不斷發展和深化。黨的十七大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出發,對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
200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作出的戰略部署的第一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在這個年頭召開的中央全會以什麼為主題?全黨全國都在關注。
2008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研究決定: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專題研究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問題。
這是一個總攬全局的戰略決策——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要求我們認真總結好農村改革發展的寶貴經驗;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作出的戰略部署,要求我們從戰略上謀劃農村改革發展。
這是一項切中根本的重大部署——順應農村發生的深刻變化,要求我們系統研究破解“三農”難題的根本舉措;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要求我們從全局出發強化農業基礎。
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還決定:成立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直接領導下開展文件起草工作。
3月25日,文件起草組正式成立。起草組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負責。來自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安徽和吉林兩個農業大省的負責同志,以及長期研究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專家學者,共49人齊聚北京,承擔起決定稿起草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