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5日電/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疾病專家鐘南山5日接受記者採訪表示,目前從流行病學看,甲型H1N1流感毒性和傳染性不是特別強,但是流感有個演變過程,要非常警惕會不會發展為人傳人的病毒類型。
新華社報道,鐘南山5日出席在廣州舉行的“世界哮喘日”活動時接受了媒體記者的採訪。他說:“世界上1918年、1957年和1977年的幾次大流感,都出現了兩波甚至是三波,我認為,世衛組織是從戰略角度考慮有可能出現第二波的。”
“至於第二波會不會出現,毒力更強還是更弱,沒有人能預測得到,因為偶然性比較大。”鐘南山認為,如果出現第二波,在北半球可能在入秋,天冷的時候人比較容易聚集。而在南半球現在也要警惕,快要進入冬天,對他們來說還是值得注意的。
鐘南山說:“從流行病學看,甲型H1N1流感毒性和傳染性不是特別強。”他說,假如是特別強的話,這兩天發病人數會以幾何級數增加,而不是現在這樣零散一二十個。所以目前看來,與1918年的H1N1比較,它並不存在具有非常強傳染性的基因片斷。
他分析說,到現在為止,沒精確計算它的致死率,從現在流行病學來估計是1%到1.5%。這個數字不會比一般流感的病死率差別太多。一般全世界每年有三百多萬人發病,死亡20至30萬人,這樣算來也是1%左右。
潛伏期的病人有沒有傳染性呢?鐘南山說:“這個到目前為止還是個未知數。我們只能一邊觀察一邊總結。”
他說,就拿香港這個確診病例說,從墨西哥飛到上海,再到香港,回顧起來,在上海檢測時並沒有發現體溫升高,到香港以後出現發燒症狀才確診的。當時他是潛伏期,如果有人感染了,現在已經到第四天了,但好像還沒看到二代感染出現。
但是鐘南山強調,病死率不高往往是早期的表現。一般來說,流感有個演變的過程,比如當年的SARS,在2002年底和2003年底第一次和第二次疫情的早期,傳染性並不強、病死率並不高,但隨著病毒的發展,它會不斷變異,有可能傳染性和病死率越來越高。
鐘南山說:“政府現在的措施是引起了足夠重視,是這麼多年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處理得最好的,從政府、輿論、衛生部門和市民認識角度看,都沒認為是恐慌的。”
他透露說,目前科技部正評審一個新的紅外上呼吸道炎症檢測儀項目。比如這個流感,現在是用發燒作為唯一指標,目前正研究一個新的紅外上呼吸道炎症檢測儀,人站在那裡,幾秒鐘就知道上呼吸道炎症、血流的變化,看能不能在體溫升高前就發現其異。另外,專家組也制定了廣東省對發燒不退病人的處理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