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英媒:中國擬在非建製造業基地 推馬歇爾計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05 12:24:40  


  中評社北京12月5日電/英國《金融時報》今天報道說,世界銀行正在與中國政府就在非洲建工業區和低成本工廠展開討論。報道中說,此舉是為了幫助非洲發展製造業基礎,扭轉其在全球貿易中所占份額不斷下降的趨勢,同時也可以為中國出口商品找到一個新銷售市場。

  報道中援引世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的話說,北京方面對建立製造業基地、幫助非洲國家走上與亞洲國家相似的高增長道路的提議表現出“濃厚興趣”。他說:“中國或許有可能把一部分價值較低商品(如玩具或鞋類)的生產設施轉至撒哈拉以南非洲。”

  《金融時報》的文章中將上述設想與上個世紀50年代美國在歐洲實施的“馬歇爾計劃”計劃聯繫了起來,並稱這是“中國的馬歇爾計劃”文章中說,近幾個月來,中國官員和學者一直在辯論利用該國巨額外匯儲備努力刺激發展中國家需求的提議。這類設想有時被稱為“中國的馬歇爾計劃”。

  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又稱為歐洲復興計劃(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戰後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該計劃因時任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首先提出而得名。美國用這個計劃憑借其的雄厚實力幫助歐洲盟國恢復瀕臨崩潰的經濟體系,同時抗衡蘇聯和共產主義勢力在歐洲的滲透和擴張。

  “中國式馬歇爾計劃”並非《金融時報》最先提出,早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許善達在接受和訊網專訪時就首次提及“中國式馬歇爾計劃”構想,提議將國內過剩產能轉化為國家債權,用以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創造外需保增長。

  2009年8月,多名經濟學家在和訊網“陶朱講壇之巔峰論道”研討會上進一步提出,可以建立一種類似於二戰後美國馬歇爾計劃的體系,將現金貸給受金融危機影響而缺少現金的非洲、南亞、南美的發展中國家,讓他們購買中國的產品,增加外需,給內需消費調整提供時間和空間。

  《紐約時報》11月5日在標題為“北京的馬歇爾計劃”的文章中說,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將令世界感到驚訝,文章中說,中國外匯儲備有65%以上都投資於美國資產,面臨著美元貶值的巨大風險,投資外國基礎設施建設則是一種可行的替代方案,而且可以樹立中國形象。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