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8月19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短評說,大陸今年第二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正式超越日本,在兩大經濟體經濟成長率有相當大的差距下,大陸今年肯定能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過,在量體超越後,接下去“質”的提升才是更重要、且更難的課題。
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年,採摸著石頭過河方式,從集權式的計劃經濟,順利過渡到市場經濟;從一個落後經濟體急起直追,今年正式可超越日本,成為僅次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算是名符其實的“G20”,是相當大的成就。
不過,GDP的量體大,重要原因來自於大陸十三億的龐大人口加總而成。以平均國民所得而言,大陸不到四千美元的水準,仍與日本三萬五千美元上下的水準差距極大。
此外,在平均生產力、創造每一單位GDP消耗的能源等指標上,大陸也與先進國家有差距。經濟學上的說法,是大陸的高速成長及龐大的GDP,主要仍是建立在動員資源投入的基礎上,生產力與技術的提升仍待加強。至於民眾生活品質、環保標準等所謂“綠色”標準上,大陸更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
大陸在“十二五計劃”中,顯然也注意到經濟與社會結構的“品質”問題。對汙染高、耗能多的產業加以抑制,改以投入數兆人民幣發展綠能產業;提高環保標準、加速工資提升,期增加社會和諧與國民生活品質。
當大陸也注重GDP的“品質”與內涵,而非一味衝“量”時,馬政府是否也有此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