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多次引述金門協議,有意強化兩岸“求同存異、共創雙贏”。
|
中評社台北8月29日電/金門協議簽署即將屆滿20周年,據透露,政府已規劃相關活動,除馬英九邀當年協議簽署人、律師陳長文對話,並錄製“治國”周記,紅十字會更將出版專書,見證兩岸破冰互動的往事。
政府當年開放大陸探親,兩岸交流衍生刑事犯遣返等諸多問題,經兩岸紅十字會聯繫,雙方由陳長文、韓長林於1990年9月12日在金門協商簽署協議,是兩岸1949年分治後簽署的第一份文件。
金門協議開啟兩岸談判契機,隨後雙方各自成立海基會、海協會,因此之後才有1993年辜汪會談,頗具時代意義。
從2008年兩岸復談至今,雙方已簽署十四項協議,馬英九近期多次在公開場合談及金門協議,引發諸多想像空間,府方低調指出,“這代表‘總統’很重視”。
政府官員分析,馬英九多次引述金門協議,應該有意強化兩岸“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官員認為,兩岸現在應多談“同”的部份,少談“異”的部份,更確定“擱置爭議”的概念,才能維持良性互動。
由於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後,從“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在美國拋出撤飛彈、海協會副會長李亞飛拋出“各表一中”,兩岸互動出現微妙變化,兩岸官員坦言,“馬政府就是要透過一些動作,說明兩岸政策並未有所改變”。
馬英九認為,從“金門協議”到“九二共識”,說明兩岸擱置爭議,對於一個中國的內涵各自表述,兩岸雖無法互相承認,但能達到互不否認的默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