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14日電/澳洲新快網報道,不論是新來到澳洲的華人,還是已經在澳洲扎根幾代的華人,都會時常面臨著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中國人不團結?為什麼在澳洲這樣一個多元文化國家里,卻很少看到華人政治家的身影?9月8日,悉尼科技大學的中國研究所與澳華論壇共同舉辦一場名為“華人與澳洲政治”的研討會,圍繞上述這兩個問題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討論。
在研討會上,在澳洲已經生活多半個世紀的老華人、生在長在澳洲的華人學生、以及來自澳洲各大學的中國研究學者們紛紛就為何在澳華人很少參與澳洲政治這一話題發表自己的觀點。作為聽眾,編者從這些觀點中總結出幾個比較重要的信息點。
澳洲政壇的稀客
一組數據顯示,2006年,祖籍為中國的澳洲人口已經達到70萬人,但在這一龐大的數字下,卻鮮見有華人的身影出現在的澳洲政壇中。以悉尼市所在的新州為例,目前,該州議會的兩院和各廳里都沒有華人政客的身影。雖然曾經有三位華人當選上院議員,但這三人已經任滿或退休,而且也沒有華人接替他們離開所留下的空缺。
相比起華裔澳人來說,與華人人口數相近的意大利裔澳人在澳洲政壇卻不乏代言人。同是以新南威爾士州為例,在新州議會兩院和各部中任職的意裔澳洲政客共為14人;就連人口數僅為華人一半的希臘裔澳人在新州也有共5名代言人。不過,華人在澳洲其它一些州的參政情況比新州要好些,但相比起其它少數族群來說,華人政客還是稀客。
而在澳洲最高級的聯邦國會里,直到2007年澳洲才迎來第一位華裔議員。這位華裔議員同時也是澳洲歷史上第一位華裔部長,她就是黃英賢,澳洲氣候變化與水利部長。
“貌合神離”的少數族群
在研討會上,其中一個大家所熱議的話題就是華人的多元性。與會者認為,雖然從英文的角度上來說,華裔澳人都可以用Chinese Australian這一詞組來表示。實際上,Chinese一詞所包含的,卻不僅僅只是一個單一的華人族群,而是一個由多個不同文化、歷史、社會和政治背景所組成的多元族群。
如果根據文化背景來劃分,那麼在澳華人可以分為北方人、南方人、香港人、台灣人、馬來華人、以及土生土長在澳洲的華人等。雖然來自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華人都是儒家文化培養出來的,按理說應屬於同一文化背景;可實際上真正影響華人成長的卻是不同的地方的地域文化,所以來自不同地方的華人間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差異。
華人來到澳洲的歷史時間,以及他們成長所處的不同的社會環境和政治環境,也都會令看似相同的華人表現出不同的行為和思考方式,從而形成各自不同的小群體。比方說,20世紀初來到澳洲的中國內地移民與百年後來到澳洲的內地移民間就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就連70年代末來到澳洲的中國移民也與80年代末來到澳洲的中國移民存在著不小的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