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8日電/1月23日,數萬名比利時人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活動,抗議比利時半年多來一直處於沒有政府的政治僵局,要求各黨派彌合分歧,立即組建聯邦政府。這次大遊行起名為“恥辱大遊行”,是因為比利時人為自己的國家創造了“無政府狀態”時間最長的歷史而感到“無比恥辱”。
國際在線報道,如果從去年4月22日萊特姆首相提出辭呈,聯邦政府解散算起到今天,比利時國家沒有政府的狀態已經持續了接近280天,創造了比利時建國180年歷史上的無政府狀態新紀錄,同時也打破了此前由伊拉克創造的無政府狀態248天的世界紀錄。作為“歐洲的心臟、歐盟的首都”,這尤其讓比利時人感到“恥辱”。
兩派力量談不攏
去年4月,比利時聯邦政府解散,導火索是兩大黨派在布魯塞爾的幾個法語社區的居民選舉權爭端。比利時總人口1060萬,全國分成3個行政大區,北部講荷蘭語的弗拉芒區占56%,南部講法語的瓦隆區、包括講德語的2萬人占34%,兩區中間使用荷法兩種語言的布魯塞爾首都區占10%。
長期以來,荷語區與法語區政黨之間矛盾重重,經常引發政府危機。去年6月13日,比利時舉行議會選舉。結果和往常一樣,荷語政黨和法語政黨勢均力敵,荷語政黨略占上風。但由於票數分散,荷語政黨必須與法語政黨組成聯合政府才能在議會擁有穩定的多數票。自去年大選以來,兩派力量談了又崩,崩了又談,目前組閣談判仍在進行之中。
兩派政黨之間的分歧,實質上是講荷蘭語區的比利時人與法語區的比利時人之間的分歧,是有關利益再分配的分歧。為實現經濟長期穩定發展,比利時必須在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進行改革,以有效化解人口老齡化和公共債務累積的不利局面。
對於這一點,荷語黨派和法語黨派已經取得一致。但如何改革,雙方仍然分歧嚴重。特別是在財政和稅收上,經濟更為發達的弗拉芒區提出要獲得更多自主權,以減少對相對落後的瓦隆區人的“資助”。弗拉芒人認為,不公正的財政和稅收政策,使得他們一直在“供養”瓦隆人。這是半年多來雙方談不攏的主要原因,也是長期以來比利時屢屢發生政府危機的原因所在。
政治僵局危害深重
大多數比利人認為,沒有政府的政治僵局如果繼續下去,將對比利時政治經濟造成重大的負面影響。經濟上,比利時公共債務龐大,而且比利時的國債半數以上掌握在外國人手中,一旦市場對比利時失去信心,債務危機必將衝擊這個“歐洲首都”。
事實上,一個多月前,標準普爾已經把比利時的評級展望從穩定降至負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發出了警告。因此,在歐債危機的大背景下,比利時必須立即制訂2011年的財政預算。這個財政預算必須由聯邦議會制訂和通過。
政治上,組閣陷入僵局,致使分裂主義思潮再次抬頭。而且,僵局拖得越久,這種分裂的思潮可能會越來越嚴重,比利時南北的裂痕也會越來越大。為了防止經濟衰退和國家分裂,比利人走上了街頭,用“恥辱大遊行”來警醒政治家,同時也警醒所有比利時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