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8日電/環球時報報道,社科院日本經濟學會理事白益民撰文指出,去年以來,中國不斷增持日本的國債,中投公司對日本企業也有投資,現在很多人認為這都是失敗的投資,目前最正確的行為莫過於不計成本地從中抽身。這似乎也得到印證:日本地震後,日經指數出現連續的大幅跳水,在高盛等歐美投行全力唱空的陰雲下,投資者紛紛出逃。
這種觀點其實是有問題的。根據筆者對日本經濟和整個產業鏈的了解,如果純粹從利潤、從給股東分成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抽身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因為如果從國家的整體利益、從戰略層面,甚至10年、50年、100年的布局,以及從整個產業鏈的滲透能力去談,中國原本很少有機會能進入日本的高端產業,這次危機恰恰是一次機遇。
況且,從股市判斷日本經濟是極其不當的。因為日本的股票一向被嚴重低估,用西方的財務報表看到的日本企業和真實的日本企業是完全不一樣的。日本人做企業,寧願把財務報表的利潤,或者說企業的盈利能力故意做低。因為日本企業不以在股市圈錢為目的,它的錢主要來自財團內部的資金流動。而且,報表做得低,對稅收等方面有幫助,也能避免全球對日企可能有的打壓。所以你會發現,投資日企從戰略層面來講是正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