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6日電/中國航天員中心承擔著載人航天工程中航天員選拔訓練、航天員醫監醫保、飛船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研製等任務,被譽為“中國航天員成長的搖籃”。神舟九號任務進行在即,航天員系統總指揮陳善廣對這次載人航天飛行進行了解讀。
三大突破迎接神九任務
新華社報道,陳善廣說,這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中,航天員系統取得了諸多創新和突破。
首先是突破了手控交會對接技術。在開展前期的科學研究,驗證交會對接控制的模式、機構、界面是否符合人的心理、生理認知特點的基礎上,開展了大量地面試驗,設計了非常多的方案進行驗證,根據驗證結果為工程研製適合航天員的交會對接工程系統提出了要求。
為了讓航天員順利完成手控交會對接,航天員中心研製了手控交會對接的模擬設備,還專門研製單項的訓練模擬器,同時,對現有的全任務訓練模擬器進行了增補和改進。
“航天員怎麼訓練,訓練哪一些科目,按什麼標準訓,才能使航天員熟練掌握手控交會對接的技術,這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陳善廣說。
另一突破,是建立面向中長期飛行的航天員的健康維護和保障系統。這次航天員計劃在太空飛行13天,是歷次飛行時間最長的,是短期飛行向中長期飛行的過渡,因而較長時間的航天員飛行保障就是一個重要問題。
陳善廣說,系統增加了心肺功能檢查等生理監測指標,判定航天員在軌的生理狀態,同時還設定了20多種醫學預案,一旦出現問題,能夠進行天地協同的醫學支持,保障航天員飛行期間身體狀態。
“合理的營養供給,適當的娛樂生活,良好的心理支持,這些也是保障航天員在較長時間的飛行中保持良好的生理和精神狀態的重要因素。”陳善廣說。
與此同時,建立初具規模的航天醫學空間實驗體系以及相關技術平台,也是航天員系統的一大突破。
陳善廣說,人進入太空面臨很多挑戰,要實現長期在軌飛行,還要解決很多航天醫學的問題。這次飛行中,就要開展心腦功能的研究、供給系統的研究、認知功能的研究,也開發了具有自主產權的相關實驗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