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環球時報今天發表社評指出,舉世矚目的中共十八大將在整整一周後的星期四開幕,中國上下為迎接這次大會所做的各種準備進入高潮。重視這次大會,準備就很細致,北京等多地警方誓師確保大會期間治安安全,北京市的100多萬志願者也將參與對治安的保障工作。
一些人在網上對如此細致的準備提出異議,如今這樣的不同聲音已經很容易聽到,但準備工作仍會按原有計劃繼續布置推行。至於是否應“更加放鬆些”,不準備那麼細,那更多是中國社會治理的問題,而與十八大的核心內容無關。
十八大非常重要,不僅將完成中共領導人的代際交替,還將確定中國未來10年的改革方向和重大國策。這樣的大會,中國多年才遇一次,它的重要性會以中國的方式向社會層層傳遞,甚至在某個局部形成一定的“緊張感”。這個過程很難通過政治布置把所有環節串聯起來,它更多就是國家真實狀態的呈現。
有人說關心十八大的只是上層。錯。民間對十八大寄予的關注其實同樣高。今年以來民間對十八大的談論無處不在,甚至經濟和社會生活節奏也與黨代會有了某種互動的默契。開好十八大絕對是中國社會的主流願望。
為十八大營造良好氛圍,確保它的順利召開,比潦草籌備這次大會,在當下中國大概是相對更自然的事情。這是中國政治傳統甚至社會及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北京的警察們大概兩三年前就會猜到,他們在十八大期間會加很多班,其他省市的人也會猜到屆時進京會比平時“管得嚴些”。對這一切感覺特別不適應的人,未必不是少數。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不喜歡“意外”,尤其是不喜歡在大型盛典期間“出意外”。把事情做得完美些,是中國人的下意識追求。但這不意味著中國政治真的就“擔不起事”。今年很多事都是“意外”,按說它們哪個都“不該”在黨代會之前出,但它們出了就出了。它們一度帶來不適和緊張,但最終結果是增加了中國政治的彈性。
做這麼多準備,就是為了大會有一個好的環境。但如果治安等方面在大會期間還是出了紕漏,那又能怎麼樣?小事可能會受到比平時的更多重視,但只要真的是小事,它就成不了大事。
十八大是在互聯網高度發達時代舉行的黨代會,怎麼籌備怎麼開,其實也是中國社會一份頗新的經歷。社會有各種建議和議論也很正常。這樣的言論活躍在當下中國會圍繞每一件大事出現,而且它們的出現強度會同事情的重要性成正比。
還是大會的內容更重要,歷史未來記住的也必將是它的內容,而圍繞大會的準備細節將很快被忘卻。
中國社會的多元化進程會帶來輿論面貌的不斷變化,這是國家政治層面及公眾層面都必須逐漸適應的。中國社會的前進不會再是整齊劃一的齊步走,但大的陣形仍在,潮流和方向不會改。黨代會對全社會的召喚和凝聚比過去更重要和關鍵,在未來的一段日子裡,它無疑是中國公共生活的最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