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7月18日電(作者 鄭旗生)馬政府面對教科書不要一錯再錯
為甚麼要編高中歷史教科書
對台灣高中歷史教科書有了解的人大概都了解,馬英九在2008年上任以後,並沒有修改原有民進黨時期的以“同心圓史觀”為基礎,“一邊一史”為精神的課綱,即仍然將高中歷史分為“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三個部分。這是馬政府執政以來最大的敗筆,不能導正史觀,是其歷史定位的最大污點。
民間出版社依照“教育部”公佈的課綱來撰寫歷史課本,目前現有的版本中,在內容與文字表述上,有多處違反“憲法”基本精神及第158條應發揚民族精神的規定,部分用語刻意切割台灣史與中國史的關係、過度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在論述1949年以後的台灣史部分,談到台灣的經濟建設,功勞不是日本殖民時期所留下來的基礎建設,就是美援的因素,當時政府與官員的努力不是絕口不提,就是幾句話帶過,在提到台灣的政治發展時,幾乎是國民黨壞事做盡、所有成果均是民進黨的功勞。馬英九自己也以“觸目驚心”四個字來平形容他看過其中一本教科書後的感覺。
課綱不改,寫出來的課本就是這個樣子,不過,做為民間一分子,我們並不死心,我找一些企業界的朋友,投入編寫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工作,成立了《克毅》、《史記》、《北一》等三家出版社,並分別編寫了三個版本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邀請邀請大學的著名學者參與新教科書的編寫工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的張亞中教授擔任出版社的最高顧問,我們嘗試在現有“一邊一史”的課綱結構下,能夠使用正確的用語,以在導正偏差史觀時發揮微薄的作用。
我們遭受到的待遇
我在1月中旬即三本教科書送到“教育部”審查,一直拖了三個月之久,在最後期限內才開始審查。結果是“教育部”教院以教科書不可使用“明鄭”、“日據”、“中共”等文字,亦不同意我們認為“台灣是以中華文化為主體的社會”的觀點,以及其它不合理的要求,並給予最嚴厲之“重編”處分(即重新再來一次程序)。此一審查結果出自於以中華文化正統自居的“中華民國”政府的“教育部”,誠屬匪夷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