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8日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認為,美國總統奧巴馬終止外訪的現象預示著,僅對東南亞的影響力而言“中國最終可能超過美國”。
日本《朝日新聞》10月7日發表文章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日對印度尼西亞進行正式訪問,並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說,表示中國希望與東盟攜手共進,成為關係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報道指出,對中國經濟而言,可以說東南亞地區的分量在不斷增加。2011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已超過中日,東盟如今已成為中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近一年來雖然發達國家的經濟不斷出現激烈動蕩,但中國對東盟的貿易額卻連續12個月始終保持同比增長的趨勢。由此可見,雙方的經濟關係一直在不斷深化。
不過,在中國智囊和媒體中,主張趁美國“退潮”之機加快對該地區進行滲透的聲音並不多。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的專家認為:“我們還是‘新來的’。僅僅依靠經濟關係尚無法覆蓋這一地區與美國之間傳統而深厚的關係。”由此可見,中國在東海及南海問題上堅持強硬主張,以及加快對太平洋地區的軍事部署,實際上都是基於中長期的國家戰略考慮。
報道稱,如果過分強調趁美國“退潮”之機採取相應行動,則有可能導致“中國威脅論”高漲,這反而會對亞太的長期戰略造成干擾。北京大學的中美問題專家也表示:“美國政府關門是美國政治體製造成的,這與美國的外交戰略以及國力無關。中國決不會對此採取短視性行動。”
不過,原準備歡迎奧巴馬總統來訪的東南亞各國,對他的缺席明顯感到不安。特別是對於菲律賓這個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處於對立狀態的國家來說,美國這個強大後盾是其牽制中國的王牌。不過,一直善於在大國之間搞平衡外交的東南亞各國,總體上在向中美哪一方傾斜的問題上始終採取慎重姿態。
(來源: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