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8日電/過幾天就是五月節了,為了紀念楚國詩人屈原,舉國食棕。西北早期無粽葉,有食涼糕之俗,大同小異。唯獨北京,除了吃粽子,還要吃五毒餅。
離端午節還有個把月,北京的老字號稻香村、桂順齋在櫃台上告示新添五毒餅了,五毒餅形如月餅,餡有五仁的、豆沙、棗泥等,用模子磕出來,烤熟,出爐後表面再抹一層油糖,點心上的蜂蛇紋路就明顯了。
農歷五月俗稱為“毒五”,五日是“惡日”,正是蚊蠅毒蟲肆虐猖獗的時候,這個季節的夏韭俗稱臭韭,百姓通常不食用的,皆因害蟲多,韭菜上的農藥多,對人有害。《紅樓夢》中臨近端午節,元妃娘娘給賈府賞了端午節的禮,除了宮扇、紗羅等避暑納涼之物,還有香袋和錠子藥,夏季佩帶,既有香氣可驅蟲,也可以隨時搗碎服食治病。
因此,五月驅蟲避邪是百姓的頭等大事。
傳說元朝末年,有一位少年感染時疫,暈倒在北京的一家餑餑鋪前,掌櫃的宅心仁厚,救了這位少年。這位少年本是江西貴溪縣龍虎山某一代張天師的裔孫,在承襲道統之前,下山游玩的。幾年後,他正位天師,想起當年掌櫃的救命之恩,於是畫了一道靈符送給掌櫃,留為驅邪之用。
當時餑餑鋪有個心靈手巧的雕刻糕點模子的工匠,照靈符的筆順刻了一方模子出來,掌櫃的有心,用它刻了一爐餅,這爐餅無論放在哪裡,都不招蚊蠅,於是掌櫃的取名“五毒餅”,在端午節發售,大家聽說五毒餅不招蟲,又能驅邪,餅一出爐,就被搶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