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日電/5月29日,福州市紀委通報3名處級幹部嚴重違反社會主義道德,當地官場流傳半年之久的福州版“雷政富事件”漸次曝光。該事件源起於去年10月福州市公安局偵辦的一起敲詐勒索案:一茶葉店老板指使泡茶妹,通過色誘黨政幹部、偷拍開房照,以通奸事實敲詐勒索,先後色誘多名官員,其中一名官員不肯埋單並報警,案件才浮出水面。(《新京報》7月1日)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刊文指出,此事件涉案官員目前多為處級及以上級別幹部,其中還包括福建某省直機關1名女幹部,其具體人數或超過重慶“雷政富事件”的21人。無論以性質還是涉案人數而論,不可謂不嚴重。事件最初被警方偵辦是去年10月,距今已超過半年,仍有諸多關鍵信息隱而不露,當地官場流言四起。
案件雖因“敲詐”而起,卻引發了“案中案”。除了茶葉店老板及其雇傭的泡茶妹涉嫌敲詐勒索外,“中招”的官員恐怕不只是“違反社會主義道德”那麼簡單。有關“封口費”的來源,涉案官員此前與茶葉店老板之間是否有著不正當交易和往來,同樣需要一並查清。
2012年重慶“雷政富事件”曝光後,類似事件在全國已有多起,如2014年初被曝光的衡陽版“雷政富事件”。這些案件中的敲詐行為,針對的都是官員個人,但在本質上指向的其實是對權力的敲詐,看中的正是官員手中的權力及其“變現能力”。因此,除了對事件進行司法上的徹查與公開,還有必要在權力制衡與監督上進行反思。
敲詐者敢於將“黑手”伸向官員,至少離不開兩個前提條件。一,相信某些官員會“上鈎”,而且有能力拿出足夠的錢來擺平;二,篤信這些官員不敢報警。被選定的官員幾乎無一例外“中招”且鮮有報警者,充分印證了敲詐者的預判。而之所以有如此準確的預見,不外乎是相信這些官員都有“問題”,不敢通過正規渠道來解決這一事件。這與其說是對“人性”弱點的利用,不如說是鑽了權力失範的空子。在一個透明的權力運行體系中,這一行為“得逞”的幾率應該會非常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