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0日電/ 2015年5月,河南省平輿縣公安局接到該縣西洋店鎮村民史某的報案,史某稱其被一個自稱省財政廳工作人員的人以給其聾啞妻子郭某發放殘疾補貼為名,詐騙了人民幣26989元。
不久前,公安機關成功偵破了包括此案在內的冒充國家工作人員、以發放殘疾人補貼、新生兒補貼及購車補貼等為名實施詐騙、涉案總金額3000餘萬元的特大系列電信詐騙案件。截至目前,共打掉4個販賣公民信息的團夥,抓獲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41人。
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是電信詐騙犯罪中的重要一環,究竟是誰動了公民的隱私?
在該系列案件中,涉嫌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楊某系電腦黑客。“我利用‘黑客’技術直接竊取一些公民個人信息。另外還通過QQ聊天買信息,再販賣給他人。”楊某向記者描述道。
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犯罪嫌疑人馮某等人自2014年7月份以來非法獲取並出售車輛信息多達3500萬餘條,成為很多地方的“車輛燃油補貼”“汽車退稅”類型的電信詐騙案件信息來源。“我和上家談好每條車輛信息3元,再以每條3.5元到4元的價格賣給下家。”馮某說。
“李某、杜某等將非法獲取的殘疾人、新生兒信息及車輛信息和其它公民信息,倒賣給福建省的多個詐騙團夥。”辦案民警向記者介紹。僅2015年3月至10月間,犯罪嫌疑人李某共獲取了幾十萬條信息。“我能從中間賺個差價,我買賣的主要是新出生嬰兒、殘疾人方面的信息,從上家買一般5毛到7毛一條,然後賣給下家是每條1元左右。”李某說。
冒充民政人員,以給殘疾人或者生活困難人員發放補貼為名實施詐騙,手法並不新鮮,但是仍有很多人上當受騙。專家分析,一方面是仍有人相信“天上掉餡餅”;另一方面是犯罪分子知道受害人的精確信息,比如殘疾證的編號等,容易致人受騙。在加大對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案件查處力度的同時,公安機關提醒,接到相關電話應第一時間核實,遇到問題的及時舉報。同時,個人應妥善保管個人信息。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