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電/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西北部克利夫蘭公園社區的伊藤小學門前,正在等待丈夫與自己會合一同見老師的珀尼卡回憶起自己的學生時代,認為學習壓力最大的階段要數準備大學入學考試的高中時期,之前的小學和初中時光還是頗為輕鬆愜意的。如今,6歲的女兒剛剛步入小學,珀尼卡感覺女兒的狀態和自己小時候差不多。
美國基礎教育是否真的像國內很多人羨慕那般輕鬆快樂?當中國家長的焦慮與日俱增,美國的家長和孩子狀態如何?
美國家長也重視教育,為擇校搬家很常見
下午4點,伊藤小學三年級學生凱莉剛剛結束1小時的數學興趣小組課程,正坐在街邊的台階上一邊幫助剛上一年級的朋友寫作業,一邊等朋友的媽媽來接她們一起回家。“昨天老師留了作業,今天沒留。”凱莉掰著手指頭算了算:“每門科目留的作業大概15分鐘,完成全部作業一共要40分鐘左右,我都能自己完成。”
從伊藤小學步行不到10分鐘就是華盛頓國際學校中學部,它的高中教育水平在華盛頓名列前茅,每年都有不少畢業生升入常青藤名校繼續深造。尼爾森兄妹在這裡念初中,每天花在寫作業上的時間大概需要1到1個半小時。與凱莉的情況相似,除非老師有特別要求,兄妹倆的家庭作業基本不需要家長過問。如果學習上有弄不明白的地方,他們會向老師求助。
雖然美國孩子對待學習的自主意識較強,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家長忽視基礎教育,他們也希望在能力允許的範圍內將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據了解,全美約有5000多萬學生就讀於公立中小學校,其中約七成為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學生。由於公立學校採取就近入學的原則,美國也有“學區房”,家長們為擇校而搬家的情況十分常見。
為了替女兒挑選合適的學校,波音公司國際公關部總監湯姆·麥克林曾帶著孩子實地考察、對比家附近多所公立和私立學校。“雖然學校硬件非常重要,但學校聲譽和學術水平是我最優先考慮的。”麥克林說。
張曉霞是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國際學校中文項目負責人,在她看來,族裔、家庭收入、家長受教育程度等未必與家庭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相關,決定家長不同表現的統一標尺是對孩子的期望值。
從整體上看,教育在大多數家長心中的分量還是十分重的。但為何具體到孩子的家庭作業、學習成績上,美國家長相對放手呢?
據一些久居美國的中國人觀察,中國家長白天上班,晚上忙孩子作業和課外班的狀態,美國家長即便有心也無能為力。美國家庭普遍有兩個或以上的孩子,父母平時兼顧職場與育兒便已耗費大部分精力。另一方面,美國離婚率頗高,約有1/3的初次婚姻以夫妻分居或是離婚告終,這些家長除了要照顧新家庭的子女,也對前一段婚姻的子女負有責任,精力進一步被分散,更無暇對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面面俱到。張曉霞說,她的學生曾有過因暫住到父母一方的家裡,而忘記通知另一方參加家長會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