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歷史劇的春天來了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01 15:51:59


  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近期,隨著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於成龍》的熱播以及《大明王朝1566》的複播,暌違已久的歷史劇又回歸熒屏,有媒體甚至由此斷言:“歷史劇的春天來了!”

  人文藝術功底不可或缺

  歷史劇常以厚重的歷史背景、豐富的文化內涵、熟悉的歷史典故、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以及充滿戲劇性的家國命運為觀眾所喜愛。然而,創作一部成功的歷史劇並不容易,需要付出的心力和具備的藝術功力都遠遠超出其他類型劇作。比如《大秦帝國》原著是作家孫皓輝基於30餘年的文學積澱和16年的潛心創作而完成的500餘萬字的鴻篇巨制。由此改編的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和《大秦帝國之崛起》又用了近10年的創作周期,以接力的方式完成對戰國時期崢嶸歲月的致敬。這個系列電視劇在編、導、演、服、化、道等各個層面也表現俱佳,具有氣宇軒昂的史詩質感和壯闊情懷。在描寫秦國內部政治角力和諸侯紛爭時,劇情推進抽絲剝繭、條理分明,把秦國崛起的歷史必然性描寫得鞭辟入裡。時隔10年之後再度回歸熒屏的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以複調式的表現手法把暗潮汹湧、劍拔弩張的朝局鬥爭和海瑞、胡宗憲等朝廷大員的施政謀略,以及普通百姓的世俗生活緊密連接在一起,以新穎的視角塑造了深藏不露的嘉靖皇帝、剛正不阿的海瑞、大奸若忠的嚴嵩等歷史人物,在歷史認知、哲理思辨和藝術表達層面都頗有建樹。正如該劇編劇劉和平所言,寫歷史劇,首先要搞明白歷史文化形態和當時歷史環境下的合理性。創作者學會分析祖祖輩輩,包括現在的一代代人在什麼樣的生存結構、生活形態中生活,十分重要。

  仙俠古裝劇泛濫

  一段時期以來,電視熒屏和視頻網站被玄幻劇、仙俠劇占據。這些作品或是將某個朝代作為劇作的臨摹樣本,重新虛構混搭一段現代語態、古典裝扮的傳奇故事;或是給網絡遊戲中打怪升級的動漫人物,插上神仙俠客的翅膀漫天飛舞;或是在紛繁複雜的宮廷鬥爭中,融入今人的職場法則和辦公室戀情。應該說,有的作品戲劇結構巧妙、人物性格鮮活,贏得了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青睞,為豐富電視劇類型化創作注入了活力。然而,在資本追逐之下,架空歷史的玄幻劇、仙俠劇幾近泛濫,而藝術品質較高、題材嚴肅厚重的歷史劇卻收視遇冷,這應該引起業界的足夠重視。

  “架空歷史”是一種“省勁兒”“聰明”的創作手法,是接“行活兒”、掙快錢的制勝法寶。從某種意義上講,創作者之所以要架空歷史,是因為藝術功力不足,不能在特定的時代語境下完成合乎歷史邏輯、人物關係、習俗禮制的敘事。架空歷史的作品,不需要嚴謹深入的田野考察,不需要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探尋歷史真相。因為所有在真實歷史中不合邏輯的事件,在虛無歷史和玄幻劇情的掩護下,似乎都能夠順理成章、蒙混過關。於是,正史講不通的用野史講,俠客講不通的用神仙講,然後就仙俠滿天飛、玄幻不停歇。

  正劇回歸是潮流使然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