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大學校長張榮 |
中評社香港4月7日電/4月6日是廈門大學97周年校慶,校長張榮在廈門大學建南大會堂舉行的校慶大會上作了《傳揚廈大文化、建設一流大學》為題講話,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校友,老師們、同學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四月芳菲醉,人間仲春時。在這生機盎然、萬物復蘇的美好季節裡,今天,我們彙聚在雄偉的建南大會堂,共同慶祝廈門大學建校97周年,共同祝福這個全體廈大人的共同節日。此時此刻,我要向全校師生員工、廣大海內外校友致以節日的問候和美好的祝願!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援、幫助廈門大學建設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廈門大學有著悠久的校慶傳統。無論是私立時期、國立時期,還是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廈大幾乎每年都認認真真舉辦校慶活動,即便是在最為艱難困苦的長汀辦學歲月裡,這一儀式也從未間斷過。清明節就是感恩的節日,當年我們的校主陳嘉庚先生選擇清明時節作為建校日,其寓意就是要讓廈大人永遠懂得感恩,常懷感激國家、感懷先賢、感謝長輩之心。97年來,校慶傳統歷久彌新,一代代廈大人秉承感恩感懷之心、愛校榮校之情,堅持每年在這個慎終追遠的日子舉辦校慶活動,成為廈門大學最醇厚久遠的辦校傳統和最值得稱道的大學文化。
我一直認為,一所大學至少存在於三個基本層面:第一個是物質層面,包括學校的教學樓、實驗室、圖書館和花草樹木校園景觀等;第二個是學術層面,包括師生和他們從事的各類教學科研活動;第三個是文化層面,體現為大學的辦學理念、傳統和精神追求等,是經過長期積澱和凝練而成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是大學的靈魂和內在氣質。這三個層面對於每一所大學而言都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但文化層面的大學最能長久彰顯一所學校獨特的魅力。
每所大學都有自己鮮明而又獨特的文化傳統和精神特質。一所沒有先進文化和大學精神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成為一流的大學。廈門大學的文化傳統是一代代廈大人鑄造、積累和傳承下來的。97年來,廈大人從這些文化傳統中不斷汲取信心和力量,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不斷豐富其精神內涵,成為不斷前行、追求卓越的指引。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廈大特有的“四種精神”, 即,陳嘉庚先生的愛國精神,羅揚才烈士的革命精神,以薩本棟校長為代表的艱苦辦學的自強精神和以王亞南校長、陳景潤教授為代表的科學精神。這“四種精神”是廈大文化的內核和靈魂,為學校蓬勃發展注入了堅強的生命底蘊,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共同的烙印,更是我們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不竭動力。
廈大的文化是豐富多彩的,充滿了活力和讓人感奮的生命力。廈大人在“四種精神”的滋養下茁壯成長,獨特的人文環境和文化傳統造就了廈大人特有的文化品格。
一是感恩。常懷感恩方能一路前行。正所謂,高山感恩於土壤,方能成其雄奇;大海感恩於細流,方能就其博大。97年前,在“風雨飄搖之際,國勢岌岌可危之時”,校主陳嘉庚先生胸懷“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的崇高理想,克服重重艱難險阻,毅然傾資創辦了廈門大學。他用他的興學創舉報效國家、報效民族,也用他的感恩之舉托起了一代代廈大人的家國情懷和報國之志,不僅在廈大歷史上,而且在中國歷史上,都留下了永遠磨滅不了的功勳,樹立起感恩報國的豐碑。廈大近百年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感恩前行的歷史、一部用知識的力量改變國家命運和時代命運的歷史。這大半年來,我走訪了許多校友,我發現,“校主”是廈大校友最崇敬最有共鳴的話語,而廈大校友也是最懂得感恩的一個群體,他們不僅想著母校,一直關心、熱心於母校的教育事業,始終以各種方式支援、説明母校的發展,更牽掛著整個社會乃至全人類,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傳播著感恩文化。廈大歷來善待學生、優待老師,努力為大家提供更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讓大家在這裡既能心無旁騖的工作學習,也能夠感受到來自他人的關愛和來自學校與社會的溫暖。這樣的氛圍培養了師生感恩父母、感恩學校、感恩社會、感恩國家的情懷,這種情懷不斷昇華和提升,成為廈大人非常重要的文化品格,也成為廈大人愛國精神的重要思想基礎。
二是開放。廈大人的家國情懷始終是與世界相連的。廈門大學是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傾資創辦的,從創辦伊始就帶有開放的基因。同時,廈門地處東南沿海的美麗海島,本身就有聯通世界的區位優勢和開放胸懷。在辦學過程中,廈門大學始終堅守著開放的本色,比如,我們的許多老師乃至多位校長都具有海外經歷和國際視野,並將培養學生駕馭複雜國際事務的能力當作我們重要的辦學目標。廈門大學是中國高校中對外交流合作最為活躍的學校之一。我們和世界上許多著名大學有著緊密的夥伴關係,通過G50計畫,我們已經與47所世界前200強的大學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每年開展各種各樣的合作,包括課題項目、學術會議、夏令營和師生交流。近年來,廈門大學開中國著名高校走出國門辦學的先河,創辦了馬來西亞分校。這所分校被譽為馬來西亞最美的大學,也是大家公認的中馬兩國教育合作的里程碑,是“一帶一路”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可以說,馬來西亞分校的創辦是我們開放品格非常成功的實踐成果。
三是創新。廈大人有非常悠久的創新傳統。陳嘉庚先生的辦學理念一開始就與眾不同,提出並實踐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意義的辦學舉措。薩本棟校長在長汀辦學期間,較早提出培養通才,重視拓寬學生知識面、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在學院間引文入理,引理入文,推行文理滲透,開始探索實施通識教育。我們的師生也在很早之前就開展了創新活動。1923年,我校教師對廈門文昌魚的研究,首次揭示了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轉化的奧秘,並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上世紀30年代,郭大力、王亞南教授合譯了《資本論》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對馬克思在中國傳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今天,這種創新的文化品格成為一個良好的傳統一直繼承下來,不斷孕育出一批批創新成果。比如說,我們自主研發的全球領先的生物疫苗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造福了中國人民,造福了全人類。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廈大人這種敢於突破前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科學懷疑、理性批判的精神,不斷推動理念、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創新,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影響力的創新成果,打造了廈門大學邁向一流的自信和動力。
四是和諧。和諧是凝心聚力的重要前提,廈大人在互助友愛、互利互惠、共同發展中,形成了自強不息、誠信敢拼、相容並蓄的和諧氛圍。和諧的品格首先體現在廈門大學的包容上。這種包容和其開放的品格相輔相成,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生態,讓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背景的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成長和發展的空間和舞台。其次是廈大人的誠信。誠信是和諧文化的根基。當年陳嘉庚先生說“寧可出賣大廈,也要維持廈大”,除了他教育救國的堅定信念之外,還因為他始終秉持的誠信原則,這也是他早年事業上能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誠信教育也是我們學生培養的一貫要求,在長汀時期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例子,任何學生都不能晚報到,只要超過報到時間一律退學。這種比較剛性、看似不近人情的措施塑造了學生的誠信精神。今天,我們實行的免費米飯、礦泉水等同樣在向學生傳遞著誠信精神。最後,和諧的品格不僅體現在人與人之間,也體現在人和自然之間。廈門大學被譽為中國最美的校園,這種美體現的就是廈大人和諧的理念,我們相信在最美的校園裡才能滋養出最美的心靈,培養出善良美好的品質。
“四種精神”和特有的文化品格是廈大最富有典型意義的辦學傳統和文化特色,是最珍貴的精神財富。這樣的文化不但成就了廈大的高顏值、高素質,書寫了廈大建設發展征程中一個個的果敢壯舉,也積蓄了廈大繼往開來、生生不息的磅礴之力,始終激勵著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開拓進取。可以說,無論身處何方,只要你是廈大人,感恩、開放、創新、和諧等文化品格已融入你的血液、嵌入你的基因、刻在你的心底,成為激勵每個人砥礪前行、成就夢想的偉大力量。
正是在這樣偉大力量的激勵下,一代代廈大人始終以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為己任,順應歷史發展,緊扣時代脈搏,聽從祖國召喚,弦歌不輟、奮勇前行,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征程中越過了一道又一道的艱難險阻、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業績。去年我們正式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標誌著我校全面進入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征程,也標誌著一代代廈大人夢寐以求建設“世界之大學”的接力棒已神聖地傳到了我們這代人手上。進入新時代,站在“兩個百年”的歷史交匯期,處在建設“雙一流”的滾滾洪流中,我們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有能力、更有信心實現廈大“兩個百年”的夢想。
使命呼喚擔當,夢想引領未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國家賦予廈門大學的歷史使命,也是廈大人傳承嘉庚精神、實現新時代報國之志的使命擔當,更是我們必須深入思考和回答的時代命題。“雙一流”建設是一個長期奮鬥的過程,也是一項系統複雜的工程,不僅需要有時間的積澱、發展的定力,更要有持續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韌勁。一流大學的根本性標誌是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貢獻,關鍵要抓住“一流辦學體系”和“一流辦學能力”建設。為此,我們要把“感恩前行、共創一流”作為一種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胸懷報國為民的理想追求,牢固樹立“國家隊”意識,更加自覺地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正視差距、直面短板、腳踏實地、敢於擔當,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先賢、無愧於關心支援我們發展的各界人士的新業績,作出我們這一代人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對母校應有的貢獻。
我們要努力打造一流體系。一流的辦學體系是一流大學建設的關鍵和支撐。我們要始終堅持內涵發展,更加注重發展的品質,堅持特色發展,有所為有所不為,堅持融合發展,促進交叉,優化生態,努力構建符合學校目標定位、面向未來發展方向、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一流學科體系。我們要堅持引育並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圍繞一流學科建設實施精准引才戰略,將資源要素優先重點投入到“人”身上,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人才體系。我們要全面推進依法治校,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構建具有廈大風格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積極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激發師生員工主動性和創造性的一流治理體系。我們要堅持發展依靠師生、發展為了師生,想方設法籌措辦學資源、改善民生條件,不斷完善人才服務保障機制,儘快構建一流的保障體系,在不斷提高師生員工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過程中讓全體廈大人更好地共用改革發展成果。
我們要努力培養一流能力。一流的辦學能力是做好一流貢獻的基礎和前提。我們要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為主線,以一流學科建設為重點,以深化學校綜合改革為動力,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強化內涵、提升品質,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大力實施卓越人才、卓越教育、卓越科研、卓越貢獻、卓越文化和對外開放六大戰略,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能力、科技創新和服務社會的能力、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能力、國際合作與交流的能力。我們要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傳承弘揚“百年廈大”精神,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勇攀高峰、追求卓越、實現超越,在國際舞台上傳播中國聲音、講好廈大故事,全面提升廈門大學的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是發展的不竭動力,改革最本質的要求就是創新。我們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觀念創新、理論創新、教育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強化問題導向、轉變發展方式、保持改革韌勁,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推進關鍵環節突破。我們要大力營造校園創新文化,激發師生創新活力,不斷凝聚起愛校榮校、改革創新、團結合作、包容共用的校園正能量,自覺將個人的成長成才與學校的建設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共同為實現一流大學建設的宏偉目標積蓄源源不斷的廈大力量。
我們要努力作出一流貢獻。一流大學的根本性標誌是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貢獻。我們必須把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建設一流大學的必由之路,在服務中提升實力,在貢獻中不斷壯大。去年召開的黨的十九大提出了許多重大思想、重大判斷和重大任務,高瞻遠矚地擘畫了到21世紀中葉我國發展的戰略安排;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把党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把黨的方略鋪展為改革發展實踐。作為紮根中國大地辦一流大學的廈大,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緊緊圍繞“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這一核心要求,將學問做在中國大地上,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全面融入改革發展偉大實踐。我們要著力打造大平台、建設大團隊、承擔大專案、爭取大資源、作出大貢獻,提升原始創新和解決重大問題能力,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產出一流成果,做出一流貢獻。
老師們、同學們、朋友們!
一流大學有賴於優秀的教師和學生。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學生支撐著一流的大學,一流的大學成就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學生。廈門大學建校97年來,從來不缺乏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優秀教師,也不缺乏勤奮好學、品學兼優的優秀學生。今天的校慶大會上,我們將頒發本年度“南強傑出貢獻獎”,今年的獲獎者分別是胡培兆教授、吳伯僖教授、周紹民教授。這三位教授已分別是81歲、92歲、97歲,他們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祖國的教育事業和科學事業,用自己的高尚師德、真才實學和人格魅力傳道授業、教書育人,為廈門大學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作出了傑出貢獻。今天的大會上,我們還將表彰1000余名獎學金獲得者、300多位獎教金獲得者。這些受到表彰的同學和老師都是廈大優秀師生的傑出代表。我提議,讓我們向他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和崇高的敬意!
一流大學離不開海內外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無私的關愛。在過去的一年,又有一批充滿愛心的校友和朋友向廈大伸出了慷慨捐贈之手。我們要借校慶大會這個重要的時刻向他們表示我們由衷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我們知道,這每一分的捐贈都代表著一個期望,每一分的捐贈都是推動我們不斷向前永不止步的動力,我們一定要用好這每一分的善款,一定不辜負各位校友、各位朋友的殷切期望,把學校的各項事業不斷向前推進。
新時代東風浩蕩,中國夢曙光在前,廈門大學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再過三年,我們也將迎來百年校慶。更重要的是,廈門大學第一個百年目標將通過我們的努力在我們手中而實現。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站在新時代新起點,讓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落實“四個服務”,團結一致、奮發有為,感恩前行、銳意進取,以奮鬥成就“雙一流”建設目標,用實幹托起“兩個百年”奮鬥夢想,在爭創一流的偉大征程中寫好屬於廈大人的“奮進之筆”和“得意之作”!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