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8日電/“三年了,這些問題還用現在再重新調研?為什麼有這麼多‘黑車’、為什麼有人坐‘黑車’?”“為什麼管不好這麼一個具體的問題?是不會管、不想管,還是不敢管?是能力不足、態度不端正,還是有畏難情緒?”主持人連發數問怒懟,局長被問得面紅耳赤,一度吞吞吐吐,場面頗為尷尬……
這是2月11日,在西安新聞廣播《黨風政風熱線》直播問政節目中上演的真實一幕。作為一檔民眾與政府部門負責人面對面的監督類節目,電視問政已行之多年,卻在一些地方辦得不溫不火,原因在於“問”的都是一些浮於表面、不痛不癢的問題,地方官員回答起來也是空話套話連篇,無實質內容。而這次問政節目之所以引起媒體廣泛關注,是因為節目敢於動真碰硬,敢於讓官員“紅臉出汗”,下不來台,這才是電視問政該有的樣子。
同樣的例子還有,去年底,在湖北仙桃市電視問政節目上,仙桃市水產、交通、農業和文廣新局等6家單位主要負責人,面對暗訪短片暴露的種種問題,均選擇回避,市委書記當場發怒,“答的局長,不要搞大話、空話、套話,離題萬里,令人生氣”。節目播出後反響熱烈,觀眾無不擊節叫好。
當然,追求節目效果、博眼球,讓觀眾“過癮”,從來不是電視問政的真正目的。提問尖銳,是為了問出真問題,找到真辦法,推動真解決;官員出醜,是為了讓其“知恥而後勇”,切實提高政府效能,增強民眾獲得感。
因此,電視問政要辦好,首先需要官員有直面問題的決心和勇氣,不能只顧及“面子”和“影響”。此前,某地推出電視問政後,曾遭到過各方壓力。節目製作人坦言,“有領導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不滿,說你問得也太尖銳了吧……”如果按照某些官員的意思,把電視問政變成了和風細雨的“茶話會”,還有什麼意義呢?
其次,政府還要制定相應的督促落實機制,不能讓電視問政變成熱鬧熱鬧得了的“作秀節目”。對節目中反映的問題如何解決、誰來解決、何時解決,必須要有答案,要有部門和負責人全程跟進監督,並通過多種途徑及時向社會公布解決處理情況。對於民眾反映強烈、多次整改仍不見成效的問題,不能讓相關部門的負責人止於“紅紅臉、出出汗”,應該啟動問責追責程序,撤換掉不合格的幹部,給想幹事、能幹事、敢幹事的人施展拳腳的機會。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要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工作,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電視問政,當是檢驗各級政府和負責人執政為民的一面鏡子,以正衣冠,以明得失,從而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營造出勤勉盡責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來源:中國網 作者:唐華(中國網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