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稱,自7月中旬開始,河南商丘市內多家飯店陸續停業。市內的街道上一片冷清。網傳一份文件中,這些店鋪關門,疑似為治理大氣污染“讓路”。29日下午,商丘市委宣傳部向回應稱,并非盲目關停,此次檢查嚴格按照大氣防治的相關法律法規,將盡快讓有運營資質、符合要求的餐館開業。
不唯獨是餐館,從農貿市場,到工廠,這次都被商丘列入了關停範疇。網傳的一份由商丘市梁園產業集聚區管委會發布的文件顯示,為落實上級機關“大氣污染防治”精神,自文件下發之日起,梁園產業集聚區內所有企業停止生產。小餐館也好,大工廠也罷,僅僅下發一份文件,以落實上級機關的環保治治理精神為名,即可進行無條件的關停,其中所可能存在的程序偏差,恐怕無需做多少法律常識的普及,多數人心中都會產生疑問。
更任性的,一些地方可能連一紙文件都省了。有店鋪老板稱:“三天前,食藥監局的人來店裡,告訴我這幾天不要開門了,具體原因也沒說,我只能照辦。”
這些現象的發生,一個重要背景便是,自今年7月16日起,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查組進駐河南,開始為期1個月環保督查工作。而也正是從那時起,陸續有來自街道、城管、工商等部門的工作人員,一家一家定點要求營業中的餐飲店面“關門”。
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本是為了敦促地方環保的治理,但這樣不走程序、不分情況的大面積關停行為,已然有違中央環保督察組的初衷。等到環保督察組進駐了,就不分青紅皂白的搞“突擊”,這到底符合哪門子的“相關法律法規”?這不是糊弄督察組又是什麼?而當地宣傳部門的回應,更是透露了玄機:將盡快讓有運營資質、符合要求的餐館開業——這難道不是間接承認了關停的餐館中,一些本來是符合要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