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完善法規加大處罰,讓環保人員不敢造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27 23:52:01


  環保數據造假是存在多年的一大頑疾。去年以來更呈“爆發”態勢,各級環保部門通報、查處的案例突然增多,這與嚴打環保數據造假有很大關系。過去,被查處的造假者多是企業,而這次,被查的造假者是環保官員。不管誰在環保數據上弄虛作假,都會誤導環保決策,損害公衆利益。尤其是環保官員造假,其危害不亞於一起污染事件。

  以上述案例為例,相關官員通過偷配鑰匙并記住密碼,給空氣采樣器戴“口罩”,不僅影響到國家監測數據的准確性,繼而影響對空氣質量的判斷和治理,而且“作案”手法與市井小偷無異,暴露出素質極低,損害了當地環保部門公信力。這比一般污染事件影響更壞。如今,多名涉案官員被羈押,將面臨法律懲罰,對其他環保官員是一種警示。

  坦率地說,這起案件既讓人喜又讓人憂,喜的是,涉案官員不僅沒有達到目的,反而落入法網。憂的是,盡管被譽為“史上最嚴”的環保法已經實施,國家層面設了多層關卡防止人為幹擾,但還是沒有對該案的多名涉案官員形成有效震懾。而且仔細閱讀媒體報道,就會發現該案暴露出不少問題。

  比如,相關官員多次“作案”,數據多次出現異常,就值得反思很多問題:遠程監控管理是否完善值得審視,如果對該監測站采用遠程監控視頻來監控,即環境監測總站直接監控現場,相關官員恐怕不敢造假,也沒有機會删除監控視頻;現場檢查是否深入也需要思考,如果數據異常後派來的人深入檢查,造假行為也有可能暴露。

  再比如,各種檢查沒有早發現問題,本身就是問題。去年4月,據說用兩年時間開展全國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專項檢查,省市之間又進行交叉檢查,但仍沒有發現這起案件涉案人員多次造假行為。盡管在“飛檢”中發現造假,但其他檢查沒有及時發現問題,或許說明目前的檢查機制仍不完善,才給了相關人員多次“作案”的機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