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悉,轟-6K是中國轟炸機機隊中的一個新成員。它配備有多功能大型數字化雷達。更重要的是,每架飛機現在都能攜帶6枚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巡航導彈。 |
中評社北京9月20日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航工業科技委副主任馮培德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隨著一些中國自行研製的國產航空發動機取得進展,中國飛行員對國產發動機信心逐步增強。
航空發動機一直是中國航空工業的短板,在某種程度上制約著中國航空工業的整體發展。“我不是發動機方面的專家,但我知道航空發動機應該說是最複雜的一種機械裝備了,此外,燃燒理論、過程控制也遠非一般‘仿真’所能處理,另外它也涉及到國家工業基礎,像高溫材料、軸承製造技術等方面問題。研製難度很大。”馮培德說。
馮培德表示,航空發動機的研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麼複雜的系統,新研製一個產品,在實驗室裡的表現和在外場的表現是會有所不同的,在實驗室好了,在外場一飛就出現一些始料未及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事,要允許它走過這樣一個過程。我們對航空發動機不僅有急切的期盼,也要給奮戰在那個領域的同志們必要的寬容。”
“除了專業隊之外,國內許多科研人員、高等院校師生都滿腔熱情盼望出謀劃策和躍躍欲試,我想只要加強管理,形成舉國體制,就一定能解決人才短缺方面的問題,加速航空發動機的發展。”馮培德說。
“航空發動機領域已研製出幾型發動機,其中直升機發動機使用情況很好,也有些國產航空發動機開始使用時因出現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飛行員不太有信心,用國產發動機不免心裡有些嘀咕,用國外買來的就比較踏實一點,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經歷一段磨合用戶會越來越有信心。隨著國家對航空發動機研發越來越關注,我對解決航空製造業這個短板也充滿信心。”馮培德說。
馮培德是大型訪談欄目《兩院院士談強軍》的第五期嘉賓。該欄目由新華社解放軍分社和新華網聯合製作,旨在結合院士個人專業視角,圍繞當前重大軍事行動和社會熱點話題,深入探討國防和軍隊建設歷史變遷和最新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