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提寫的寺名,“大相國寺”四字尺寸一次增大,其意為:一個人(“大”字)打不過一國之相,而一國之相大不過一國之君,而一國之君則大不過寺院中供奉的佛祖(中評社 孫儀威攝) |
中評社開封4月6日電(記者 孫儀威)“探索中原文化,傳承華夏文明”——兩岸記者聯合採訪中原宗教文化活動於2014年4月2日拉開帷幕。昨日,兩岸記者參訪了淮陽太昊伏羲陵與開封大相國寺。
不同一般隱匿在靜僻山林之中的寺院,大相國寺位於開封市中心,周圍交通紛擾,人聲鼎沸,車輛川流不息。據導覽介紹,大相國寺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原名建國寺,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
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占地達540畝,轄64個禪、律院,養僧千餘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水滸傳》描寫的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故事,就發生在其所轄之地。後因戰亂水患而損毀。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目前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