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公會外景(中評社 臧涵攝) |
中評社廈門10月29日電(記者 臧涵)28日,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邱先甲孫女,丘逢甲之侄孫女、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丘秀芷;抗法名將台灣霧峰林朝棟曾孫、閩南軍司令林祖密嫡孫林光輝;抗日作家呂赫若之子呂芳雄等人參觀了位於廈門新華路上的台灣公會。
廈門台灣公會成立於1906年,是大陸第一個台胞群眾團體。1930年,一些熱心公益的台胞捐助4萬銀元購置空地建成會所,就是現在的這座三層白樓。目前,廈門台灣公會會所與北京台灣公會會所是大陸僅存的兩座台灣同鄉會館。
19世紀末,由於甲午戰敗,台灣為日本侵略者所占領,一開始一些不滿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灣民眾來到廈門謀生。此後,越來越多的台灣人陸續渡海來廈。上個世紀初,廈門成為台胞旅居祖國大陸最集中的地方,最多時有7000多人。這些台胞在廈定居,除了經商之外,還有執教、行醫、求學等。
如今,經歷了百年歲月洗禮的台灣公會舊址,已成為廈門一處旅遊景點並對外開放。《台灣同胞的抗日鬥爭》、《在廈台胞組織的演化及發展》等圖片展陸續在這座建築內展出,今人依然可以從廈門台灣公會的百年歷史風雲中,回顧與了解台灣民眾在廈門的生活變遷史以及兩岸民間交流交往的歷史軌跡。
“台灣公會和我們非常有關係,因為我們霧峰林家當時是很討厭台灣會館的,因為這個是日本人蓋的,當時,日本人把他們所認為的‘壞分子’,流放到廈門,他們主要集聚在台灣會館。”抗法名將台灣霧峰林朝棟曾孫、閩南軍司令林祖密嫡孫林光輝對中評社記者說。
據林光輝介紹,台灣會館實際上是日本想進一步侵入廈門的根據地,當地有很多日本人的爪牙在這裡,當時霧峰林家還攻打過台灣會館。他認為,會館留下來,事實上能進行很好地民族教育,可以讓後人有機會了解那段慘痛的歷史。“所以我想,台灣會館除了一些歌功頌德的功能以外,是不是也把當時台灣會館過去在廈門,台灣人與廈門人糾纏的事實呈現出來,讓人們看到日本侵華的野心。”
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向中評社記者表示,這個會館是台灣同胞的遺產,應該說也是一個歷史的見證,台灣同胞曾在這裡集中活動,這應該被好好利用,來宣傳台胞抗日愛國的思想,作為宣傳閩台、廈台之間的歷史史料。
“廈門、台灣之間有非常特殊的關係,儘管這斷關係比較複雜,但是還值得深入研究,這畢竟是歷史留給我們兩岸人民共同的資產。”楊毅周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