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保增長 關鍵是要保內需保就業

http://www.CRNTT.com   2008-10-17 13:38:42  


保增長,並不是要拉擡房地產。
  中評社北京10月17日訊/《中國證券報》今天發表左小蕾的評論文章,認爲“保增長,關鍵是要保內需保就業”
 
  作者認為,目前的保增長,應該是保10%或9%的GDP年增長,而不是保11.9%或者更高。由於外需是不可能被“保證”的,所以我們保增長准確地說應該是保內需,通過內需增長來推動經濟增長,形成經濟的良性循環,這其中有效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是關鍵。

  目前,最值得擔心的不是房地產、汽車、鋼鐵等行業增長的放緩,而是這些行業放緩帶來的就業水平下降。所以保增長一定要保就業,而保就業一定要保能够大量吸納就業的中小企業。

   全球金融市場深陷危機,歐、美、日三大經濟主體漸漸走向衰退。國內投資、出口和企業利潤都出現下降,房地產和汽車市場也出現了調整……面對諸多國內外不利因素,日前閉幕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確定了中國將采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以確保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的目標。無疑,保增長已經成為我國近期宏觀調控的主要方向。 

          中國需要更“平穩”的增長 

  GDP的增速無疑是衡量一國經濟增長的最重要指標。我們保增長是保11.9%,還是保10.4%,甚至更平穩的10%、9.5%的增長?我們認為,11.9%是偏熱的信號,8%是經濟正常運行的指導性目標。10.4%或者10%甚至9%,都在經濟增長的上下限之間,應該是政策調控可接受的目標,因此,我們對低於11.9%的偏熱增長結果應該有預期。 

  針對過大的順差和貿易摩擦增加,出口的產業結構調整,加上目前全球金融風暴引發外需下降,導致今年和明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順差增長下降,也應該是可以預期的。 

  加工貿易行業的調整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階段,如果沒有適時調整,積累到大規模的產業轉移發生,就是經濟危機了。這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策源地泰國爆發危機的原因之一。而我國目前正處於結構調整過程中,新的產業還沒有升級到位,經濟增長自然會相對平緩。 

  至於企業利潤下降則應該是合理利潤水平的回歸。首先去年的利潤增長不能作為參照系,因為去年資產價格的大幅上漲導致企業的非經常性收益的大幅上升。既然是“非經常性”就不會“經常”發生。正常的利潤水平不應該以去年的水平作為基礎比較指標。其次,過去企業的利潤與低成本有關。低成本與資源價格,包括石油、電力、土地、勞動力價格的控制有關。如果這些價格機制逐漸理順,利潤就可能進一步向合理水平回歸,而與合理利潤水平相匹配的才是真正合理的經濟增長水平。 

  面對近期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國內經濟的結構性調整,價格機制的改革,以及經濟增長周期性的變化和經濟增長的規律,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短期保增長,應該是保10%或9%的增長,而不是保11.9%或者更高的兩位數的增長。 

         保增長是保內需增長 

  由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已經影響到美國和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的實體經濟。在美國經濟中消費占到70%,而美國人的消費支出主要是來自金融和房地產市場的價格上漲。華爾街大幅下跌,將使得美國人的收入和支出都大幅減少,而美國消費水平的下降,全球所有對美國出口順差的經濟體都將從出口驅動的角度受挫。歐洲是次貸危機的重災區,經濟一般滯後美國經濟一年,預期今年底明年初會出現衰退。日本已經是負增長。歐美日是中國最主要的出口市場。它們經濟的衰退必將使中國出口受到影響。而且外需的下降,不是以我們的主觀意願為轉移的。也就是說,外需下降,無論我們如何鼓勵出口可能只是制造新的過剩產能,而不能實質性推動經濟的增長。所以短期內,保增長可能不能以保出口為導向。 

  次貸危機後,美國通過金融市場向全世界借錢消費的經濟增長模式可能要有重大的改變。次貸危機中大規模的“救市”行動,也將使美國的財政赤字可能創記錄地超過GDP的10%。而華爾街強勢金融市場的地位削弱,也可能使美國“進口-消費-貿易赤字-外國美元到華爾街投資-美國從金融市場上漲中收入增加-再進口”這一循環模式被打破。美國靠增加虛擬收入支持消費增長的模式,已經走到盡頭。 

  在後次貸危機時代,美國經濟增長模式的改變必將深刻影響全球經濟格局,這也將使得新興市場出口驅動經濟的戰略產生局部或整體的改變。面對即將到來的全球經濟新格局,我們可能需要重新思考,“保出口”是否能够達到既定的保增長目標。因此,筆者認為,要保中國經濟的增長,不論短期還是長期,都不能過大地依靠“保出口”,因為外需不是能够被“保證”的。保增長應該實實在在地轉變為保內需,通過消費增長,帶動投資,推動經濟增長和收入增長,然後再消費,再投資,形成經濟持續增長的循環。 

  保內需增長主要是保國內的一般消費。一般消費的增長基於高邊際消費傾向的低收入群體的消費增長。改善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是保一般消費增長的關鍵。最直接的途徑之一是通過把糧食收購價格提高到高於化肥、農藥和種子價格的手段來大力提高農民收入(糧食收購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脹壓力,可以通過對流通環節的價格補貼來緩解)。農民收入的持續提高,其高邊際消費傾向將完全可以使他們的一般消費增長與收入增長同步。而城市消費增長則可以通過針對不同收入群體的需求,通過文化、娛樂、旅游產業的多層次服務業的發展得到提升。 

        保增長應保中小企業 

  當前房地產市場調整因為其長長的產業鏈,也成為保增長的一個讓人擔心之處。事實上,如果希望避免爆發中國式次貸危機,房地產調整是有必要的。次貸危機的最大教訓之一就是,經濟增長不能過度依賴房地產增長,更不能過度依賴不規範的房地產市場。 

  保支持經濟正常運行的增長,最值得擔心的不是鋼鐵、水泥、裝修行業的放緩,而是這些行業放緩帶來的就業水平下降。經濟正常運行就是要保持基本就業水平。國際國內經驗證明,最成功吸納就業的非中小企業莫屬。統計數據顯示,中小企業吸納了75%的就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60%。所以保增長就一定要保就業,而保就業則一定要保中小企業。 

  要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首要任務是解決貸款難的問題,而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并不在於盲目地去放鬆銀根,而是應采取資金向中小企業傾斜的政策,比如,建立貸款擔保公司、中小企業銀行,開放和規範民間金融市場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機制的改革。 

  另外,降低企業稅收,特別是降低中小企業的稅收,也將從成本降低的角度,提高中小企業的收入和利潤,有效促進中小企業的成長。對於資本市場來說,創業板的推出對於有成長性的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將是一個極大的支持。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