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突破心障:臺灣司法步向獨立的契機

http://www.CRNTT.com   2008-10-18 18:05:38  


陳水扁洗錢案,對臺灣司法的心理建設頗爲重要。
  中評社香港10月18日訊/臺灣《聯合報》針對陳水扁洗錢案的偵辦進度,今天發表社論--突破心障:這是司法步向獨立的契機! 

  全文如下:
  
  檢調偵辦扁家洗錢案,不僅收押了前調查局長葉盛茂,前“內政部長”余政憲也被戴上手銬收押,這是司法史上難得一見的景象。與此同時,各地檢調偵辦地方官員或民代所涉弊案的行動也日見積極,不少藍綠首長均以重金交保。可見,司法見到政治人物即畏退三分的懦弱情結,已經日漸卸除。

  扁案應是促成此一變化的主因。一方面,律師“總統”陳水扁兩年來的違法抗法,利用民粹政治踐踏社會正義,讓司法人深感不安;另一方面,政黨輪替後,國際司法機構通報洗錢案情資的具體和確實,使得阿扁再也無法逃遁。當權力的神聖外衣褪去,露出的是赤裸裸的腐敗;曾經見官畏三分的司法人,也終於敢高舉司法慧劍來降妖伏魔。

  不可諱言,這樣的變化得之不易。三年之前,高捷案辦得雞零狗碎,暴露了司法在權力之前瑟縮的醜態;接著,陳水扁家族涉及SOGO、“國務費”、台開、炒股等諸多案件曝光,社會輿意亦是沸沸揚揚;但縱有百萬紅衫軍的民意後盾,司法偵辦最後多仍避重就輕,吃案吃得滿桌狼藉。不難想像,台灣雖自詡擁有高度的民主,但要偵辦在任“元首”或高官的弊案,整個司法體系尚未完成那樣的心理建設;也因此,才有葉盛茂一再向扁通風報信的情事,也才有南港展館弊案只收押了建商郭銓慶,卻放過了洩密的余政憲。

  然而,也正因為有過去兩年的煎熬和紛擾,加上政黨輪替所帶來的新政治氛圍,才有這一波司法新氣象的湧現。情治首長淪為階下囚,帶來強烈震撼,而前內閣第一部長以有逃亡之虞被警方從機上帶走,更是超乎人們想像的圖景。司法偵訊上常用的術語,說要突破嫌犯的“心防”;如今看來,司法人不敢擅動中央大員的“心障”,也可望隨著扁案的上升而逐漸破除。

  事實上,除了洗錢案的進展,近日各地檢調偵辦官商弊案的行動也頻有斬獲。諸如:台中市議長張宏年因涉及收受小鋼珠業者兩千萬賄款,並護航關說,以五百萬元交保;嘉義縣長陳明文因涉嫌洩漏工程底標給廠商,以三百萬元交保。此外,金門縣長李炷烽因浮報差旅費用遭到約談搜索;台北縣長周錫瑋辦公室主任麥安懷因收受廠商饋贈名車,而遭收押;南投縣長李朝卿因涉及收受工程回扣等,住辦均遭搜索。

  值得注意的有二:一、這些行動均針對現任地方首長民代而發,二、對象不分藍綠,只問弊情。如果說,因特偵組偵辦前“元首”的弊案,而對地方司法人員產生了鼓舞作用,使他們勇於打擊政治人物的違法犯紀;那麼,扁家盤根錯節的貪腐弊案,也總算對台灣有了一點正面的溢出效果,不是嗎?

  這並不是要鼓勵司法人自我膨脹或自我亢奮,但別忘了,在台灣民主政治發展過程中,司法這一環的相對孱弱,不僅導致政治的畸形肥大,更是造成黑金、白金肆無忌憚的主因。李登輝時代開啟了黑道漂白就地參選的歪風,結果造成地方自治的大汙染,自此黑金政治難以根治。而陳水扁時代則更將白金政治帶向“中央”,權力幾乎到了可以訂價標售的地步,不僅葬送了積累不易的民主資產,更讓社會正義橫遭摧殘。以台灣目前價值之扭曲、道德之錯亂,如果司法再不伸張公理和正義,社會將墜落至何境地?

  矇眼的司法女神,看不見顏色,也看不見尊卑貴賤,她所評斷,唯問是否心平如秤。這不就是司法人最基本的持守嗎?想想看,葉盛茂多次拿情資向阿扁密報,直到兩人對簿公堂,他看到阿扁還禁不住要起立致敬;這副對權力敬畏到不由自主的猥瑣面貌,對得起手中的公權力嗎?多少司法人員回過神來,會不會覺得那也像自己的寫照?

  洗錢案不只是一樁世紀弊案,它也提供了司法自我檢視與自我救贖的契機。跨過這道心障,司法才可能找到獨立的自我,成為守護與監督民主的公器。 

  (來源: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