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樓市新政策:保民生擴内需

http://www.CRNTT.com   2008-10-23 17:39:22  


  中評社北京10月23日訊/新華網今天登出于豐慧的評論文章,分析剛剛出臺的有關樓市的新政策要點,認爲樓市“組合拳”的重點在於保民生擴內需 

  10月22日晚間,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對樓市出台了契稅、印花稅、個人購房貸款利率和首付款比例等新政策。主要內容是:稅收政策上,從2008年11月1日起,對個人首次購買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稅稅率暫統一下調到1%;對個人銷售或購買住房暫免征收印花稅;對個人銷售住房暫免征收土地增值稅。 

  信貸政策上,自2008年10月27日起,將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下限擴大為貸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20%。央行要求了三點:一是金融機構對客戶的貸款利率、首付款比例,應根據借款人是首次購房或非首次購房、自住房或非自住房、套型建築面積等是否系普通住房,以及借款人信用記錄和還款能力等風險因素在下限以上區別確定。二是對居民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的貸款需求,金融機構可在貸款利率和首付款比例上按優惠條件給予支持;對非自住房、非普通住房的貸款條件,金融機構適當予以提高。三是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四是汶川地震災區居民災後購置自住房的貸款利率下限、最低首付款比例以及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優惠政策不變。 

 
  總體看來,國家這次出台的樓市“組合拳”是從民生角度鼓勵樓市消費、擴大內需。樓市該不該救,如何救,爭論相當激烈。有人說,只有大力救助樓市,維持現有高房價,金融才能安全;有人說,必須擠幹樓市泡沫,房價回歸到真實價值附近,金融才能長治久安。從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看,前者的做法是抱薪救火,自取滅亡;後者的做法是釜底抽薪、治本之策。然而,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增長下滑的威脅,中國經濟必須轉向為保增長,經濟拉動方式必須轉向內需為主。那麼,樓市如何在擠幹泡沫和為經濟增長貢獻力量上進行權衡,樓市宏觀調控政策必須做出選擇。 

  美國金融危機的沉痛教訓告訴我們,中國內地的住房政策包括稅收、信貸政策決不能鼓勵住房過度消費和投機行為,否則將成為金融安全的巨大隱患,這種隱患也許一時難以爆發,也許會埋伏一段時間,但最後或者許多年後一定會全面爆發并且是毀滅性的,美國金融危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住房首先是一個民生問題同樣告訴我們,決不能鼓勵住房過度消費和投機行為,否則高房價會使許多百姓住無定居。中國人口衆多的事實也告訴我們,在住房上的過度消費、過度開發、鼓勵投機、投資,完全背離中國國情。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只要能够把保障性住房做好、做大,只要能够切實滿足自住型住房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要,只要能够完全、全面保障第一套住房需要,就能極大地促進內需,就能從根本上啓動消費,并且是實實在在的終極消費。投機只是表面繁榮,投機是樓市泡沫的元凶,投機是虛假消費,依靠鼓勵投機政策來啓動樓市消費是完全錯誤的。 

  因此,這次樓市“組合拳”從改善民生角度來促進消費、啓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是完全正確的,但在自住型和首次購房信貸政策上的模糊界限恐怕會在具體操作上引起負面效應。筆者認為,央行應進一步細化上述規定,從鼓勵自住型住房和首次購房、限制投機的角度,制定操作性強的信貸政策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