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青年報 誰把4萬億吹成18萬億?

http://www.CRNTT.com   2008-11-27 09:18:34  


  中評社北京11月27日訊/中國青年報發表署名文章《擴大內需的舞台上誰把4萬億吹成18萬億》,批評投資浮誇風。全文如下:

  先來看一組數據的變化。

  繼國務院推出4萬億元刺激經濟方案後,各地政府投資計劃不斷刷新。先有媒體報道各地保增長熱情高漲,投資總額已逾6萬億元(《中國證券報》11月18日),11月21日,《21世紀經濟報道》的新聞又刷新了各地政府投資計劃的記錄,各地政府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已經超過了10萬億元;短短幾天之後,11月25日,地方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的數字已經膨脹到18萬億,遠遠超過了中央提出的4萬億元。

  從4萬億元到6萬億元,從6萬億元到10萬億元,再到最新記錄18萬元億,沒有人保證這個數字還會不會被繼續刷新,這些數字的急劇增長不斷刺激著坊間百姓的眼球。老百姓不是經濟學者,他們並不見得能搞清楚政府投資計劃的資金來源,只是張大嘴巴感嘆“原來我們政府好有錢啊!”然後會稍帶疑惑地表示,這18萬億元的投資計劃是否符合科學發展觀呢?

  當4萬億元增加到10萬億元的時候,就有媒體分析指出,由於政府模糊的新增投資計劃延續了原有格局,“保增長刺激經濟的緊迫性和經濟結構調整之間出現了矛盾”。當10萬億元增加到18萬億元的時候,已經有輿論擔憂各地政府豪言壯語的背後地方財政其實無力承擔這麼龐大的開支,“如果要實現地方政府18萬億元的投資,則必須放棄財政赤字可控性的要求;如果要保證財政赤字的可控性,則必須讓地方政府食言。”

  這個數字巨大的投資計劃裡到底有沒有泡沫,現在只能從理論層面探討分析。在“擴大內需,刺激經濟”這個盤子裡,地方政府端上的這道菜,已經讓人有些眼花繚亂了。如果說這道菜是主菜的話,那些為“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專門針對國民個體的小菜,也同樣讓人應接不暇。

  自從國務院出台擴大內需的十項措施後,提高個稅起征點的討論不絕於耳。11月26日《上海證券報》報道,專家表示提高個稅起征點從效果上來講,對拉動內需作用有限;從程序上來講,短期內調整很不現實,個稅起征點年內根本不會提高。可是在此之前,11月22日,《中國日報》引述北京大學經濟學家周其仁的話說,全國人大已就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達成共識。提高個稅起征點就像一個從公衆頭頂飄過的泡泡,昨天剛被專家吹起,今天又被另外一些專家戳破了。疑惑的只有公衆,到底哪些專家的話才更具權威性?在擴大內需刺激經濟的大舞台上,是不是所有的專家都可以隨便想象信口開河?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