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金融帝國百年孤獨終結?

http://www.CRNTT.com   2008-11-28 00:25:42  


 
  這場危機還在繼續,但已有媒體開始為“‘盎格魯-撒克遜’資本主義”起草訃文。歐洲改革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西蒙.泰爾福德(Simon Telford)在《國際先驅論壇報》上發文說,過於揮霍和自大,“這種模式毫無疑問應為金融的過度擴張承擔責任,但卻可能會把問題簡單化。”他很樂觀地斷定,金融危機並不能完全否定“美國模式”,“危機結束後,美國的國力還會恢復。”如果現在就作出美國喪失了全球金融系統中超級大國地位的判斷還為時過早。的確,無論是依靠亞洲國家的金融實力,還是中東及歐洲地區主權財富基金的吞吐能力,他們都可以在新的國際金融平台上扮演超越以往的重要角色,並推動世界金融體系邁向多極化。但是,僅僅一次華爾街危機還不足以讓美國金融霸權分崩離析。我們需要特別指出,華爾街金融重組固然可以在美國本土產生阻抗金融危機和延緩經濟衰退的作用,但卻增加了其他經濟體甚至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一方面,大量的華爾街金融機構在並購重組中需要獲得更多的資金增量,而在國內信貸緊縮和短期資金供應不暢的前提下,他們勢必會從其他國家和地區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大量抽走原先的投機資本,從而可能加劇這些國家金融市場的動蕩和風險。另外,全球經濟的主導權目前依然掌握在美國手裡,在美元支付體系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和由美國掌控的國際經濟組織格局未能發生變盤的前提下,為了保護自己和鞏固霸主地位,美國還會通過發行國債和驅動美元貶值向全球輸出風險,全球經濟將進一步為華爾街買單。也就是說,即使美國金融霸主地位的終結,也不意味著美國的最終衰落,在迄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美國依然是最具活力的大國,危機還有希望轉機。正如我們常說的美國超級大國地位的結束不等於美國的衰落,更不等於整個資本主義的滅亡,這只是一次國際格局和洗牌的重新調整。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如此樂觀。有人認為,金融霸權是美國霸權的核心,此一霸權由於金融大鰐的玩火自焚而危若累卵,並且導致了美利堅帝國“歷史的終結”。世界新的歷史,也由此開始。美國作家約翰?格雷(John Gray)2008年10月6日在澳大利亞《時代報》發表評論說,“這是美國從權力巔峰跌落的時刻。”儘管作者也認為美國經濟在危機結束後會重新恢復,但是,“這是一個歷史性的地緣政治變動的時刻,世界均勢已經不可逆轉地改變了。二戰以來美國領導的時代,結束了。”約翰.格雷說,冷戰後連續幾屆的美國政府都“教訓”其它國家採取美國的金融模式。但現在,美國金融嚴重依賴於外國資本的流入,而這些資本正主要來自那些拒絕美國模式的國家。“這些國家是選擇繼續支持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還是把這看作按自己利益打破經濟權力均勢的一個機會,無論如何,控制權都已經不再屬於美國。” 

  美國學者金德爾伯格(Kindlebeger)在所著的《世界經濟霸權1500-1990》一書中寫道,近現代以來霸權國家的交替都伴隨著兩大過程:一邊是衰落霸權全系統的金融擴張,一邊是新興霸權金融力量的積聚。當新興霸權獲得了足够的“巨額融資”能力,國際金融中心隨之改變,霸權地位也隨之改變。世界金融中心從阿姆斯特丹轉到倫敦再到紐約,世界霸權也從荷蘭轉到英國再到美國,歷史一再證明了這種“巨額融資”能力與國家興衰之間的關係。金德爾伯格同時強調,一個國家的經濟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生產性,但多數金融帝國的經濟都走上了一條從生產性到非生產性發展的道路,這就使這些金融霸權有了生命周期的性質,從而無法逃脫由盛到衰的宿命。正如中國人相信富不過三代,專家似乎相信繁華不過百年。金德爾伯格(Kindlebeger)認為,主導世界經濟的霸權中心以100年為周期發生變更。歷史為這一觀點做了最好注腳。幾百年來,歐洲幾個國家則輪番上陣,享受世界之巔的榮耀。16世紀的西班牙和葡萄牙、17世紀的荷蘭、18世紀的法國、19世紀的英國,沉沉浮浮間,曾經的輝煌一一湮沒在歷史潮流中。

  歷史會再次重演嗎?20世紀,美元得以獨霸天下,美國得以傲視群雄。然而,時間剛邁入21世紀,華爾街就用悲鳴敲響了警鐘。有人說,左右世界經濟霸權的核心要素是貨幣。有人說,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布雷頓森林體系早已崩潰的今天,在全球金融中心華爾街劇烈動蕩的今天,美元的強勢地位岌岌可危,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面臨空前挑戰①。當今,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美國越來越難以得心應手地對付這些挑戰。未來美國的全球地位是否會下降,將取決於美國能否有效調整自己的霸權模式,適應新的世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